探究性学习之我见
2009-05-27吕荟
吕 荟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生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
笔者认为要达此目的,教师的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是以“主体”发展为指导思想,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多种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积累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语文整体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阅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教师要教给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帮助。
时间和空间是确定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条件。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可采用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新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进行探究,那些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往往具有研究价值。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再加上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此,鼓励、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对文本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发展。
在探究性学习中,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创造了一个倾诉表达和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体会,学生会对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从中受到启迪,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探究性学习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准确把握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努力走出探究性学习的误区,有效实施“探究”策略,精心构建适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模式,让探究性学习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