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词语,打开文本

2009-05-27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艄公司马迁自然段

赵 静

词语是文章的基本单位,词语教学对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文本解读都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怎样抓词语教学呢?以下是笔者的点滴体会:

任何一篇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以精确的文字表达自己感情的产物。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动用自己的感受、想象、情感、灵性,甚至潜意识,去感受词语。触摸词语,聆听词语,掂量词语,把握词语,使体验更加逼近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黄河的主人》一文,作者通过描写黄河的惊涛骇浪,来反衬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在教学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文中描写黄河的词语: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惊涛骇浪、浊浪排空。借助丰富的想象,依托逼真的画面,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说说黄河,走进黄河,触摸黄河,从而感受它惊涛骇浪的情境,体验它万马奔腾的气势。为下文的羊皮筏子和艄公的登场铺垫好一个动感的背景。接着,出示:胆战心惊、谈笑风生、如履平地。建议学生先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在读中理解词语,再说说读这些词语时心理有什么变化。其次是引导学生理清文本的脉络层次: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作者坐在羊皮筏子上胆战心惊?哪些自然段讲游客不再害怕能谈笑风生?哪些自然段讲艄公技艺高超如履平地?这样把段意串起来,学生就轻而易举走进了文本。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意义,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将词语融进课文的情节和细节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只有如此,课堂才有语文味,学生才能享受到语文味。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并通过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使他们感情契合,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作品、编者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如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应抓住“发愤”一词作为突破口,展开教学,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对“发愤”的理解,教师及时板书其含义:振作起来,下定决心。接着,用一个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文中哪些地方讲司马迁遇到困难,下定决心,振作起来?”这样,在深入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获得对词语的感受。然后,又紧扣文本问:“是什么让司马迁下定决心,振作起来写《史记》?”主要是为完成父亲的临终嘱托,还有英雄故事的激励,自己多年准备……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成《史记》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学生在反复的读悟中,对“发愤”的感知,逐步理解、深入、内化,这样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为攻克难点作了很好的铺垫。

猜你喜欢

艄公司马迁自然段
秋天
寻短见的少妇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渡口的歌声
最后的老艄公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司马迁拒受玉璧
美丽的秋天
不可鄙薄司马迁
放着河水不洗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