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
2009-05-27谷远礼
谷远礼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鉴赏美文的水平,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良好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关注生命,回归生活等新课标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有丰富的情境、体验、感悟和想象;有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怡悦……
一、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潜心读书中,认读、体悟、融情、碰撞和思索。
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文中那么多生字,那么多句式,读书还是困难的。孩子是最能模仿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即使在中高年级,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有些重点句,含意深刻,学生难以表达它们的情感,也还需要老师帮助,因此在中高年级要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人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美丽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读课文。不要在朗读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点放在情感感悟和情感投入上。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应是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过程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我在教《军神》一课时,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不满意,特别是表现刘伯承坚强的句子,总觉得学生读的语气缺乏力量,不够坚强,显示不出刘伯承的军神气概。我便带领学生了解刘伯承当年作战时的情境,体会刀割活肉的疼痛,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在当时的情况下,动手术不打麻药,还数着刀数的刘伯承所忍受的巨大的痛苦。学生想着读着,声音越来越有力量,一个志坚如钢的军人的高大形象巍然屹立在大家面前。
三、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
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呢?
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充足读书的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充分感知,自主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其次,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两者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可以就阅读理解的,或者情感思想的,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对话和讨论。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有效的学习。
四、阅读教学应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及学科素养的形成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的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如何积极有效地建构呢?
阅读教学过程的自我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有,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语文再现生活是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来实现的,是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的结果。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想象,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对强化学生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也大有好处。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我建构,应包含一定的知识点,遵循一定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解词句的意思,分辨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及积累词句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各个年级阅读教学,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其中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我建构。
五、阅读教学应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
阅读教学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充分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极大地满足和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位教师上《走进三国》的阅读课。他事先让学生读书,给了一个月的时向。上课伊始。让学生看十分钟的《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断,告诉学生与书上比,剧中有两处错误,可学生找出了5处。在问到“你认为谁是最有争议的人物”时,学生都认为是曹操。学生引经据典,从“三国”书中找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还出人意料地用鲁迅、郭沫若、毛泽东的评价加以论证。由此可见,阅读的魅力在于阅读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启发性和思考性。
我们刚好利用这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旧知阐释新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
语文是绿色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之中,阅读教学过程是在这样的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回归生命、回归主体、回归生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人生、表达自我、与世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构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