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识字习惯教给学生灵活识字方法
2009-05-27仇燕
仇 燕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识字能力,能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首先要求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并在识字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使学生能做到爱学、乐学、轻松地学,坚决废除以死记硬背、多抄多写为主的不良识字方法。其次,要重视教给学生“活”的识记本领,掌握一定的识字技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为今后的自主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
1良好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习惯指的是观察要有目的、有顺序、要仔细、要动脑。识字过程离不开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到什么”是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的着力点。通过观察,认识事物,了解字形,知道字的音和义,并建立起音、形、义的联系。形近字归类则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观察,迅速、准确地分辨相同部位的不同部件,并记住他们的差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做到严格要求,让学生自觉地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他们觉得识字并不难,从而有效地减轻学生识字的心理负担。
2认真的读书习惯。识字往往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只喜欢看拼音,不爱看汉字,不注意识记字形;有的会读、会背、不会写,不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看、口读、心想、手写,以加强记忆,增强识字效果。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随着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学生识字量扩大了。为了确保识字的准确性,教师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音序、部首和数笔画3种查字典的方法。学生学会查字典后,教师要训练学生熟练地查字典,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查字典的积极性。比如开展查字典大赛等以提高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和能力。
4正确的书写习惯。要识字,还要通过“写”来强化对汉字的记忆,巩固识字的效果。写字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结构,看清汉字的各部分,想想笔画的顺序,避免写字的盲目性、随意性。在写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写字的姿势,要求一笔一画地写,写正确。写完后认真检查,要求学生检查一下有无错别字。
二、重视教给学生“活”的识记方法
1趣味化。一年级的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分散注意力,但很好奇,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创作儿歌,喜欢别人赞扬。如果我们在教生字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读,一行又一行地写,那么学生必然没有兴致,机械性的记忆容易忘记。因此,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把识字教学设计成各种游戏、活动,以“我能……”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记住生字。
(1)我能拆生字。根据生字的笔画结构,把生字拆开成认识的字或笔画。例如“在”字,学生把它拆成“土”,因为前面刚学了“土”字。又如“鱼”,学生把它拆成“夕田一”,“夕”是鱼头,“田”是鱼身,“一”是鱼尾,“里”字拆成“日”“土”……我及时表扬拆得好的同学,并给予“小小建筑师”的称号。
(2)我能猜生字。孩子的思维能力绝不比大人差,而且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大人更强。根据汉字的特点,我精心设计谜语,让学生猜出生字,猜对的学生奖励一颗小星星,还要求他也设计一个生字谜语给同学猜。现在,他们能猜的字很多。
上小下大(尖)
大力士扛田(男)
两人并排站着(从)
日月在一起(明)
(3)我能画画。一年级新教材安排了一些画画、连线,学生特别爱做。从中我受到启发,在巩固某些生字时,让学生看字想象画画。如:“朋”字,两轮弯弯的月儿紧挨在一起;“秋”字,左边是绿绿的禾苗,右边是红红的火苗;“棵”,树上长了果子;“芽”字,上面是小草,下面是牙齿……当认识颜色“红、绿、黄、蓝”时,我让学生直接在字上涂颜色,一个个抽象的汉字变成一幅幅画时,这些生字就牢记在学生心中。
(4)我们比一比。第一册有17个单元。每个主题单元后有“评一评”的评比活动。我借助每次评比,延伸“识字比赛”,在书上的99页、100页《认字表》、101页102页的《查字表》里找出生字,写在小黑板上,谁认得多,谁是本主题单元的“认字高手”。学生个个都想当“认字高手”,回家就好好复习,作好准备,因此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自觉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我会读。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能让他们终身受益。我非常重视这种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晚上、双休日阅读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读物。认识的字大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或问爸爸妈妈。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认识日益巩固。
2生活化、自然化。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性较强、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我试着在识字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新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观察、识字的兴趣浓厚了。《乌鸦喝水》中有两个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学生常常误写成“渴水”“口喝”。此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为什么口渴?”“因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口渴。”“喝水要用什么来喝?”“用口”在分析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答案。
再如学习13课《外面的世界》,教给学生许多认字的办法,我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让学生从身边的草地牌、墙壁牌、卫生牌、黑板报上找出认识的字。
通过这项实践活动,学生感到书本上的字就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因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更多的识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