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得只剩下钱等
2009-05-27幽兰海渡
幽 兰 海 渡
台湾目前最红的一本书,恐怕非《穷得只剩下钱》莫属。乍看书名,一般人都以为是本改谐或反讥的书,其实它是本心灵重建的宗教书。作者写该书的目的显然是在警示世人:人活在尘世间,钱绝非唯一值得追求的事物。
“穷得只剩下钱”,严格说起来,也是我某段时间的写照。
一直以来,在亲友的认知中,我是个“很怕花钱”的人。殊不知我的“小气、节俭”,其来有因。
小时候,我曾目睹有人一大清早踹开我家篱门,指着父亲鼻子大声咆哮要他“还钱”;也曾多次看见母亲为筹措我们的学费,四处向人打躬作揖求“周转”。父母低声下气向人借钱、难堪狼狈被人讨债的不堪景象,在我这做长女的眼中,既难过又无可奈何。
为了“拯救”家中窘境,我变得很怕花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单纯地认为:只要我少花一分钱,父母就可少举一分债。“没钱就没尊严”、“怕没钱”的心态,随年岁的增长愈加深植我心,即便后来家境转好,也不曾改变过。
或许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嫁为人妇后,我依然不改过去“怕花钱”的“美德”,家中食衣住行全走朴实风。先生和儿子被“规定”不准送我礼物,想去度假的提议也常被我以“浪费”之名否决。
我的“俭朴”一直持续着,直到和儿子有了那么一段对话。
那一年,我40岁生日。10岁大的儿子“突发奇想”想买一件“厚礼”送老妈。被我事先获悉,立刻向他晓以大义,告诉他“钱不可以乱花”,他只要画张卡片表心意就可以了,至于礼物,“等你长大赚钱之后再说。”
“我长大赚钱以后,绝对不会送妈妈礼物!”儿子斩钉截铁地说。我愕然问他为什么?他理所当然回答:“我会送妈妈钱,因为妈妈最爱钱了!”刹那间,我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原来在儿子心目中,妈妈的俭约竟等同爱财。当时我的感受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那就是觉得自己“穷得只剩下钱”。
儿子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警觉到自己将钱、尊严和幸福画上等号,穷其一生追求物质富足的结果,反让自己的心灵精神陷于贫穷而不自知。为了省下有形有限的金钱,忽略了生活的质量,并让亲情打折,我的如意算盘打得也未免太“不如意”了。
还好,我悬崖勒马,为时未晚!
摘自美国《世界日报》
倒计生命
非洲大陆上的一个民族有这样一种习俗:蓣子一落地,就从60岁开始倒计寿命。他们的一切人生大事,都要在这60年内完成,此后的岁月他们便可用来颐养天年。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计岁方法,人生从60岁开始,过一年就减去一岁。对人而言,越来越小的岁数无疑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警醒。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弥足珍贵的,生命的获得是上苍多么情深意重的馈赠啊!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生不过是我们从上苍手中借来的一段岁月而已。但生命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是线形的,它一刻不停留,一去不复返。对任何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面对自己日益减少的寿命,谁又能无动于衷呢?因此,倒计生命。真是一种人生智慧。
英国作家和历史学家托马斯非常爱他的妻子韦尔什。但由于他写作非常勤奋和投入,所以很少能抽出时间来陪伴爱侣。在韦尔什得病死去后,他从韦尔什的日记中,才知道病中的她是多么需要自己。他非常后悔对妻子的冷落,恨不得时光可以倒流,来弥补爱的缺失,但一切对于托马斯来说都太晚了。莎士比亚说:“时间无声的脚步,不会因为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而有片刻的停留。”人生是一趟单程车,你不可能选择重新来过。一切必须从眼前开始,这是我们惟一的选择。爱人真正需要的,其实就是我们的爱,趁还来得及的时候去关爱你所爱的人吧,以免失去所爱之后再来后悔。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对恩爱夫妻的故事:妻子整日奔波忙碌,包揽了家里的一切杂务,而丈夫却无所事事,清闲自在。但当他得知患了癌症的妻子只能活一个月后,他承揽了全部家务,精心照料并百般呵护有病的妻子。一个月后,妻子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他们都觉得此后的时光是上苍赐予的。他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幸福愉快地活到了老年。
或许唯有同计生命,才能提醒我们珍惜并好好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天。清晰地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从而统筹规划并合理安排自己的人生。
摘自《药物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