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我们的心起皱纹

2009-05-27刘党桦于颖泓

天津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倦怠感心态学会

刘党桦 于颖泓

随着生命年轮一圈一圈地增长,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但是作为班主任,请你千万别让自己的心态先变老!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态是否变老了呢?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你就知道了。

你是否觉得“带班就那么回事”,对工作不再精益求精?你是否觉得自己已经丧失了热情与活力?当你踏进校园的时候,你是否觉得学生礼貌地问候,也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想提醒你一句:你的心态已经老了;即便你自认为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职业倦怠症”。

患“职业倦怠症”最主要的原因是班主任身上的压力大而自身“免疫力”弱。面对压力,怎样才能永远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调适。

一、学会享受过程,让每一天精彩快乐

无论是教学还是带班,班主任的工作过程看似枯燥乏味,实则充满着欢乐。要化平淡为神奇,就在于用“心”去感悟每一天。当学生愁眉紧锁时,你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帮他寻找办法、解除烦恼、走出困境。“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境界,定会让你心潮难平。

夜深时,回味一天的带班体会,用笔记录下令你心动的点点滴滴,不求发表,不为炫耀,只为抒发美好的情愫,吐露心中的愉悦,留一点值得回味的东西。这样,就是一天从早忙到晚,你还是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

我们的生活是有些重复,但重复之中也有着许多变化,我们应当学会体验“重复过程”中的快乐。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应当珍视;师生间、同事间的关系拉近了、融洽了,我们应当为自己的进步喝彩。有位哲学家警示世人,铲除杂草的最佳方法是在那里种上庄稼。我们种下快乐心情的“庄稼”,还怕悲观情绪的“杂草”吗?

二、学会关爱学生,从关爱中感受幸福

优秀班主任之所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满意,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关爱学生的美德和高尚人格。他们把关爱学生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精神动力和快乐源泉。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做班主任要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就要学会关爱学生,使自己在关爱学生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幸福。

关爱学生是对学生的成长寄予良好期望的态度和行为。它不同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而是高于尊重和信任。真正的关爱是: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情绪、情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同情他们的痛苦、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班主任要挺身而出;当学生遇到挫折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其鼓励和帮助,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当你对工作感到相当厌烦时,不妨试一试“假装”哲学。当你“假装”对工作充满激情、无限热爱之时,倦怠的情绪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学生,爱上教学,爱上带班,爱上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那时,你会由衷地感到:当一名班主任真好! 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

三、学会乐观开朗,把厌教情绪抛到九霄云外

面对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感,苏霍姆林斯基开出的良方是:乐观主义。他说:“儿童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儿童的心灵出了毛病,那么这邪恶首先要靠善良来驱走。”他还说:“多年的学校工作经历使我坚信,如果我关爱儿童,并培养他们同样的关爱态度,他们就会爱惜我的心,在我心情沉重甚至不想说话时能理解我。他们觉察到我有情绪时,就小声说话,避免吵闹,力图使我在课堂上和课间休息时能尽量得到安宁。我亲爱的同行,这种心连心的感觉,就是使你保持健康的永不枯竭的源泉。”班主任应该好好读读这段话,这是避免厌教的一剂良药。

四、学会顺势弯曲,感悟“太极”中的刚柔相济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座山谷中,只有雪松抵御住严寒和冰雪,顽强地生存下来。原来,雪松枝条柔软,虽经积雪覆盖、被压弯变形,但雪化之后就能复原。别的树枝条硬挺,却容易被雪压断。这表明,要想生存,压力太大的时候就要学会弯曲。这就如同“太极”中的阴阳平衡、刚柔相济之道,也像古钱币那样有着“外圆内方”的特质。班主任一定要多加思考,从中领悟人生的智慧。

班主任工作繁琐、精细,似乎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的关键在于,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面前你又怎么可能倦怠呢?只要我们融入学生之中,就会获得持久的活力,享受工作的幸福,我们的心就永远不会起皱纹。

(责任编辑邓蕙)

猜你喜欢

倦怠感心态学会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学会分享
还是“看掐架”心态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