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难忘,让自己幸福

2009-05-27

天津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刘海儿阿华陈老师

杨 聪

一次朋友聚会,大家聊到了一个话题:回忆求学生涯,哪位班主任让你难忘?

有说英俊潇洒的,有说幽默风趣的,有说认真严格的,还有说知识渊博、无所不知的……

但也有朋友认为这些特点不算什么,从大的范围看,很多班主任都具备。有的朋友说,对教过自己的班主任只是“有印象”,却没有特别难忘的感觉。正当大家各抒己见之时,朋友阿华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她说:“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黄老师让我难忘。我本来是班长,她接班后,把我换成了副班长。”

“这么说,你的难忘是建立在‘怨恨之上的?”我问。

“不是,倒是她做的另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那天拍个人毕业照,轮到我了,她伸手轻轻地把我额前的刘海儿拂得整齐些。十多年了,我一直记得这个细节。至于其他方面的师生交往,我却没有多大印象了。”说完,阿华脸上泛起了红光。看她兴奋的样子,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那个细节正穿越时空带给她新鲜的快乐,犹如刚发生在她身上一般。这不能不让我为之感到触动:一位小学班主任,能让学生感到难忘的原因,不是她讲了什么大道理,也不是她把课上得多么认真精彩,把习题、考卷讲解得如何周全到位,而是课堂之外与教学无涉的一个小小的“动作”让学生珍藏于心,这的确值得思索!或许黄老师自己早就忘记了这件小事,甚至在当时,那也只是无意间的一个举动而已,但对阿华而言,却是刻骨铭心的。原因何在?

阿华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个小小的动作,让我体会到黄老师是关心我、在意我的,而且这种关心和在意看得见摸得着。我觉得她是一位观察细致、心思细腻的班主任。不管她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人,我都会‘固执地认为,她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她不只是为了教学,她重视的是学生这个人!”

我说:“黄老师所做的,是一个触动学生心灵的动作,是一个人性化的细节。”

阿华高兴地点点头:“对,现在想来,就是这样的感觉。对我来说,特别有感染力!”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教过的一个女生。她读二年级时,我教过她一周两节的美术课。三年级时她转学到外地,五年级后转回原班,她回来时我已经不再教这个班的美术课了。一次我和她的班主任陈老师说起她,陈老师却是一肚子的怨气:“唉,这个女生不懂事,常说谎,不完成作业,女孩子这样叛逆真是不像话。”当时我听了感到很惊讶。过了半年,陈老师请了产假,学校安排我接她的班。开学没多久,这个女生就在周记中对我倾诉她的心事。

“杨老师,自从这学期开始,我的心情就特别平静,感到特别开心,也许是您教得好吧!以前我很怕陈老师,遇到她,就像老鼠遇到猫似的,有时还会说谎骗她,因为我怕受到她的批评。二年级时您曾教过我,后来我转学走了,以为见不着您了,如今,又和您相遇,而且还成为您的学生,我真高兴!还记得吗?二年级时的一节美术课,您从我身边走过,看见我的画,说画得不错,又帮我修改了一下,还让我自己选择分数,我不好意思,后来还是您帮我选了95分。我一直记着这事,谢谢您,杨老师,我觉得您很亲切!”

看了周记,我心生感慨。虽然我不清楚她和陈老师之间的具体情况,但我明显感觉到,从我任教以来,她并没有不完成作业或是“不懂事”的表现,为何她对我和陈老师的感受和态度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在她的记忆中,我这个美术教师对她的亲切举动,尤其是“让她自己选分数”的细节触动了她的心灵。我当时这个犹如“玩笑”和“游戏”的做法能为几年后的师生关系种下“善根”,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如果想探寻当时这样做的动机,我可以明确地说,我只是随意地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而已。但这样的细节和本文前面提到的黄老师“拂刘海儿”的动作一样,是不好全盘照搬的,因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对此“有感觉”。而且,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类细节根本就不是一种教育方法。比如“拂刘海儿”,要是学生没有“刘海儿”,或者“刘海儿”已经很整齐了怎么办?再比如,你让学生“选分数”,学生如果选100分,那教师评价的科学性、权威性如何体现?教育教学岂不成了儿戏?

我的看法是:做一名让学生难忘的班主任,并无所谓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套用,当你把一个个成功的教育细节归纳成条条框框的“规则”与 “定律”,并企盼着放之四海而皆准时,反倒走向了“循规蹈矩”和“死板僵化”,不但教育效果无法保证,而且可能出现“反效果”。其实,类似上述例子的成功教育往往“一反常态”,不露痕迹,看似“轻松随意”,却能在无意之间投学生之所好,生成富有“情趣”的细节,从而在学生内心铭刻下永久的印记。让学生记住自己,也让自己从中体味幸福,这是班主任的幸福观。

猜你喜欢

刘海儿阿华陈老师
我们都是齐刘海儿
特别的赛跑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
看不见的齐刘海儿
我比他们优秀
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