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工作
2009-05-27韩大勇
当前,教师们的事务性工作非常繁重,除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外,开学初还要交各种计划,期末要交总结,每节课要写课堂日志,每周要交教学反思,每月要交教学笔记,每学期要交论文,还有一年一度的评优等。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教师很难静下心来工作。因此,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工作就成为每个校长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潘怀林校长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潘校长提出的“八静三品四用”的观点使很多教育管理者受到启发,我们的访谈也从他的这个观点开始。
□什么是“八静三品四用”?您是基于什么提出的?
■2006年,我刚刚担任学校校长,每天的事务性工作很多:不是写计划就是写总结,不是开会就是写汇报,不是迎接检查就是准备督导,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事情。论身体,每天处于疲劳状态;论学问,教育教学研究颗粒无收;论道德,不知教育服务于谁;论工作,丢了教育的方向。由此我想起了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他们是否能静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如果不能,影响他们静下心来的因素又是什么?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立德强身、文化修身、技高立身”的治学理念、“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工作态度,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于是,我提出了“八静三品四用”,就是“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学生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静下心来品味与学生的分分秒秒;品尝工作的乐趣,品味生活的意义;用智慧启迪灵性,用人格陶冶情操,用爱心浇灌希望,用汗水哺育不凡”。应该说,“八静三品四用”是一个目标,一个理想状态,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和理想状态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如何理解这个“静”?
■“静”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要想使教师达到这种状态和境界,学校首先要为教师提供一种制度的支持。
第一,求静,要为教师争取时间。静心教书要时间,潜心育人要时间,时间对教师极为珍贵,我们做到不让班主任到操场去监控学生,实行整体管理。每学期四次检测,考后数字统计可以由相关人员集中输入,然后提供给教师们,自习课可以实现无师管理,回归自习的本来面目。这样算起来,一周会给教师节省很多时间,这无疑为教师提供了静心思考的时间。
第二,“静”字要有心理文化引导。“静以养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境界。心静则远,这就是站得高,看得远,认识得深刻。静心静悟是人之共识。问题在静中化解,是非在静中明辨,思想在静中绽放,工作在静中出色。静控制冲动,抑制盲目,克服粗劣,驱散功利,何乐而不为?
第三,“静”字蕴于学校管理之中。“静”字文化的要义在于提高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进以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教师读书要以学校推荐的书目为主,实现有固定地点、课表化安排的读书活动;教师学术研究实现团队化,以“青年教师文化沙龙”为学术研究中心,辐射全体教师;学校管理实现民主化研究,以“谏言组”为核心,定期召开建言会议,学校管理层要兑现每一项建言。
□通过教育科研提升学校的品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该说已经成为校长们的共识,但问题的关键是持久、深入地进行教育科研比较难。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教师能够在搞好教学的基础上静下心来进行教育科研呢?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促进教育科研深入开展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力图让科研成为教师的一种思维习惯和一种工作习惯。
一是校长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的领路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能否抓出实效,关键在校长的重视程度,关键在校长的观念是否有前瞻性,关键在校长是否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长要成为教育科研的领路人,就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使自己对教育科研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为校长,既要做教育科研的管理者,也要做教育科研的实践者。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领导,组织工作才能有实效。
二是抓好学习,使教育科研工作能够可持续发展。我校科研处每学期都要制订出具体的理论学习计划,做到学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而且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评价。对教师的学习,我们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请市、区教研室的专家指导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派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另外,我们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给教师拨专款购买理论学习用书,订购有关的教育教学刊物,并定期组织报告会、汇报会、研讨会等理论学习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校的教育科研气氛日益浓厚,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顺利,参与的教师越来越多,教育科研的水平逐渐提高,教科研成果逐渐增多,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三是构建教育科研的网络体系和评价机制。教育科研的网络体系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核心体系”,处于教育科研管理和实践的“领头羊”位置。第二层是“骨干队伍”,由从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选出的优秀教师组成,在群体性教育科研活动中起带头、引领作用。“骨干队伍”不但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把关,更是市、区级课题组的成员,并且参与教师课题的评估。第三层是“群体队伍”,我校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在评价机制方面,我们在制度上保证教育科研的地位,把它作为一项全校教师的基本功来评估,在教师的业务考评指标中占有一定的权重,是评选先进教师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是坚持正确的教育科研选题思路,保证教育科研的实效性。教育科研有没有生命力,能不能持久进行,与我们的选题有密切的联系。在教育科研选题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将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典型矛盾引进课题,采用“问题即课题”的教育科研选题思路。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坚决抵制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和“假、大、空”的倾向。在价值判断与导向、方法论等宏观决策上确立“求真务实、研以致用”的教育科研价值观,使之在揭示教育规律、用教育规律办学治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中切实起到指导作用,做到“真实显功力,平淡见奇崛”。我们要求学校课题研究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必须重视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使课题研究切实沿着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轨道健康发展。
五是抓住课堂这个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教育科研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没有课堂教学的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可能产生实际的效果。为此,我们确立了以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科研导向,使科研工作走进课堂,走进新课程。我们围绕课题开展了相应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说课比赛活动、教学设计方案评比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使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心理需求,都会以成功感为心理慰藉,而获得成功的过程一定离不开有效的激励,学校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激励会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学校要想使教师静下心来工作,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为此,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细化岗位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从2006年开始,我校为每一个岗位制定了岗位职责,每项职责描述得都很具体,避免大而空、模棱两可的现象。
二是落实岗位职责,注重督促和考核评价。如果说岗位职责对教师是激励教育,那么考核评价则是对教师工作成就的肯定。在学校工作中,各项工作如果不与评价考核结合起来,便很难落到实处。为此,学校根据每个岗位的职责制定了考核评价方案。方案按工作特点归为16个类别,考核评价分为工作态度、本职工作、加分和减分四个指标,每一个指标都有若干关键表现予以具体化。加分项主要是鼓励教师做特殊贡献,鼓励教师对学校工作提建设性意见。同时,方案还制订了对全体教职工的考勤,参加学校各种会议、活动等其他工作的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形式分为自评、主管领导评、学生评、家长评、学校评;考核评价方法分为月评、期评,最后由各部门归总成绩,形成学期每一个人“千分制”考核评价结果。
三是适宜奖励,激励教师工作。对于工作优秀、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通过奖励促使教师们更加愉快地工作。健全奖励制度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学校相继制定、完善了《班主任工作的奖励方案》、《教师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的奖励方案》、《各年级教学质量的奖励方案》、《体育竞赛的奖励方案》、《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奖励方案》、《教师参加教育硕士学位进修的奖励方案》及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的奖励方案。
奖励有“舍得”之哲理,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学校只有用心去投入,合理分配使用资金,惠民有道,才能打造出民心工程,教师群体的凝聚力、积极性才会产生,学校才有望得到发展。
(责任编辑韩大勇)
链接:潘怀林,1990年7月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先后任化学教师、班主任、德育处干部、教务处主任、塘沽区教育中心化学教研员、塘沽区教育中心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塘沽区第十五中学校长。曾荣获铁道部优秀教师、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分子、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获得者、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园丁奖,主持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和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中国教育报》、《天津教育报》《天津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中学理科月刊》等报刊上发表有关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近8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