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弹”从天而降

2009-05-27管元璋

现代军事 2009年5期
关键词:心理战传单盟军

管元璋

传单作为一种传统的宣传战和心理战手段并不为人们陌生,在现代战争也仍在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但传单的制作、投放方式以及技术等方面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07年12月3日,美国空军一架C-130飞机飞行在伊拉克上空。机舱内,两名机组人员已经在打开的跳伞舱门旁作好了准备。当飞机抵达空投区上空时,他们将一个沉重的纸箱推出了舱外。纸箱在空中解体,成千上万的纸片立刻撒满天空,飘飘扬扬地撒向下面的村庄……这些纸片是小型“通辑令”传单,它告诉地面的伊拉克人,美军及其盟军正在搜寻3名叛乱分子,通辑的理由是他们针对美军及盟军埋设路边炸弹并发动狙击攻击,警告人们不要向其提供保护。当天,这架C-130飞机在伊拉克的10个空投区共投下了100万张传单。据称,这些行动收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在空投完成后的数小时内,就有报告称有人拿着传单来到伊拉克警察局,伊拉克人还不断打来电话提供有关嫌犯的消息及埋设炸弹的位置……”。而在前一天夜里,C-130在阿富汗西南部的海尔曼德省投下了8万张传单。这些传单大小为15×10厘米2,是投向该地区的塔利班武装人员的,正面写着:“与阿富汗的敌人并肩作战是毫无道义的。”背面写着:“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和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正在从塔利班人手中解放海尔曼德省。”这就是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实施的心理战。美军及其盟军的地面部队和空军通过制作和空投传单的方式散布消息、搜集敌方部队行动的情报以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一名有着26年服役经历的美陆军退役军人,心理战专家弗雷德曼说,有证据表明,针对低识字率的人群,最好的办法就是空投传单。弗雷德曼指出,在1990~1991年的“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手里拿着传单向美军投降,他们向头顶飞过的直升机、战地记者或其他任何能够找到的人投降。”在“伊拉克自由”和“持久自由”行动前,盟军在禁飞区向伊军投放了大量传单,警告伊军不要干扰或用雷达探测盟军飞机。就在盟军入侵的8天前,即2003年3月10日,盟军飞机向部署有防空力量重兵的塔尔阿法和萨达姆湖地区投下了24万张传单,上面写着:“伊拉克防空阵地如果向盟军飞机开火或打开防空雷达,将受到攻击并摧毁。”随着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继续,空投传单成为经常性的任务。2007年7月,北约飞机向被塔利班占据了近一年的穆沙卡拉村空投了传单,警告村民盟军即将对该村发起攻击,要求他们尽早撤离。到12月,在进行了最后一次空投传单并经过一周的战斗后,英美联军和阿富汗政府军顺利攻占了该村,迫使塔利班武装撤出。

传单的设计

传单的设计主要考虑心理和实用两方面的因素。卡纳瓦格中校说,“最简单的设计,比如图片和基本信息,往往能够迅速传递所包含的意思并增加被目标地区广大民众接受的可能性。”最新的传单设计包括个人和家庭的照片,卡通画以及表现因果关系的较复杂的艺术作品。这些传单制作成小纸片,很容易吸引地面民众的眼球从而传递出信息。

据弗雷德曼介绍,基本设计元素被运用到每张传单中:“传单必须有一个得到各级指挥部批准的明确的主题,既可采用彩色也可以是黑白的,当然彩色传单给人印象更加深刻,但制作成本更高,印刷时间也更长。而清晰的照片效果往往比卡通画效果要好,但两者都可使用。

驻北卡罗莱纳州布拉格堡的美军第4心理战大队在其媒体作战中心以及部署在海外的基地设计传单。在设计时,他们通常运用最流行的设计软件,如Adobe Illustrator。有时根据需要也在野外营地设计。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媒体与社区关系部主任卡罗尔·达尔比介绍说,美军心理战士兵进行了广泛的技能培训,如传单设计与布局,而为了确保传单准确地传达其意图,心理战士兵还接受外语和有关国家文化方面的培训。

美军媒体作战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投资810万美元在布拉格堡新建的,拥有300余名军人和文职人员。“媒体作战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地区性心理战营提供战略和战术心理战支持。”该中心的A连负责印刷,2003年至今已完成近2亿张传单的印刷任务。与其相邻的B连则负责广播,在过去5年内完成了300余部声像片和9000多小时广播节目的播出任务。

美军的心理战任务由现役和预备役共同担负,近1/4的心理战部队隶属于第4心理战大队,其余部队分别隶属于陆军预备役第2和第7心理战大队。

传单设计和印刷完成后,就通过军用运输机或其它途径运往前线,并在那里打包,然后根据需要采用空投或其它适当方式散发。随着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布拉格堡设计好的传单可以直接发送到前线部队。

传单投放技术的发展——从纸箱到机器人降落伞

那么,这些传单设计完成后,由哪些飞机来执行空投任务呢?

弗雷德曼介绍说,在越战期间,美军多数情况下使用赛斯纳“空中霸王”飞机和道格拉斯C-47飞机空投传单。但自那以后,如果需要的话几乎所有作战飞机都可以空投传单,甚至连B-52这样容易遭受攻击的轰炸机也曾在越军占领区上空投送过这些物品。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盟军利用各种飞机投放传单,诸如各种型号的C-130飞机、F/A-18“大黄蜂”战斗机和UH-60“黑鹰”直升机等。

军用传单空投行动的历史甚至可追溯到早期的气球时代,在航空技术仍处于初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机组人员只是简单地将一堆堆传单用手或打成包扔出机舱;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采用了从英国皇家空军那里学来的技术,利用轰炸机飞越欧洲敌占区上空的机会空投传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更好的方法得到创造和运用,空投的精确度不断提高。更多新的投放设备和技术不断出现,例如用管状滑道将传单推出机外和在箱子上系上强制开伞拉绳,在预先确定的高度或距离将箱子打开等。

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的数月内,美国空军在阿富汗境内投下了75万张传单,以2500万美元高价悬赏通缉奥萨玛·本·拉登。投放这些传单的投放器称为M129“传单弹”,是一种安装有延时引信的纤维玻璃筒,投出后利用引信将该装置炸为两半,将所装的传单撒在空中。M129弹按其大小不同可携带3~8万张传单。通常传单被卷成直径为0.3米的筒状排列在弹筒两侧。这种装置早在越战就已开始使用。现在,M129正逐渐退出战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新的被称为PDU-5B的传单撤播器。

2001年11月,美国空军信息战战斗实验室(位于得克萨斯州的拉克兰空军基地)将一枚MK20Rockeye-II集束炸弹弹体改装为传单弹,并重新命名为PDU-5B。2003年3月,这种新的传单撒播器向巴格达空投了6万张传单,告知伊拉克民众盟军即将发起攻击。这次行动成为这场战争的首次“空袭”。

除了M129和PDU-5B这类“自由落体炸弹式”投放系统外,高技术的制导系统如GPS全球定位系统大大提高了传单投放的精度。CQ-10A“雪鹅”无人飞行器是一种从“夏尔巴人”(Sherpa)伞降投放系统发展而来的新系统,大小跟一辆微型汽车差不多,利用推进器、降落伞和GPS系统飞抵目的地。一旦到达目的地上空,它最多可在6个不同的目标区将575磅重的传单从机身的6个货舱中弹射出去。为确保投放的精确度,该系统能够在飞行途中根据当时的风向和风速重新计算投放点位置。任务完成后,该系统可利用GPS跟踪系统自动返回基地。该系统由加拿大Mist Mobility集成系统技术公司研制,可从C-130,C-141或C-17等飞机上进行空中投放,也可用“高机动性多功能轮式车辆”或拖车从地面发射。在“伊拉克自由”和“持久自由”行动中,美军特种部队多次使用了“雪鹅”传单投放系统。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法耶特维尔空投大师(Dropmaster)公司研制的“直升机箱”(这一名称可能跟其形状像直升机有关吧)是一种利用重力投放的特制六边形纸板筒,高0.8米,可装载27千克货物,安装有小型降落伞和三片自旋转桨叶以减小降落速度。其特点是利用重力投放,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简便。美陆军特种部队已将其用在阿富汗战争中。该公司还正在研制一种GPS制导的投放系统,名为“一次性制导空投散发系统”。无论采用何种投放系统,传单在现代作战中仍将扮演其应有的角色,特别是在现代技术尚未普及的地区,利用传单和图片传递信息可能仍是最好的交流和沟通方式。

猜你喜欢

心理战传单盟军
走亲连心享童年
德国外交官改变二战格局
信息时代的心理战研究现状
发传单
日军步兵第四联队与中国远征军交战始末
掀起打工的盖头来
战地传单:兵不血刃的“武器”
心理战,还是盘外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