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本求真源 开拓新视野
2009-05-26史挥戈
(注:作者简介:史挥戈(1963- ),女,汉,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济南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管理系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传播,新闻传媒。)
(1.济南学院 文化传播与艺术管理系,山东 济南250014;2.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
Seek Real Sources and Develop New fields
-Comment on“Kunqu Opera And Folk Custom Culture”by Professor WANG Ting-xin
SHI Hui-ge
在写作《秦淮名艳李香君》的过程中,我对昆曲这种古老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近来,当我认真拜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廷信教授的学术专著——《昆曲与民俗文化》(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2月版)之后,不仅对昆曲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与认识,更令我叹服的是,本书以翔实丰富的资料、通俗流畅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对昆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清晰的探索和梳理,让我们对昆曲曾经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依赖性以及民俗文化对昆曲的影响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该专著还以敏锐的眼光对昆曲的雅俗特征、昆曲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策略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概括起来,这部20余万言的学术专著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资料丰富。这本论著主要是论述昆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有关单纯的民俗文化的方面资料还好找一些的话,那么,昆曲与民俗文化之间关系的资料就十分难找了。因为昆曲和整个戏曲艺术一样,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从来没有被当作正统艺术看待,它是作为另类不被正史所关注的的,因此,正史中几乎没有关于昆曲的记载,更遑论昆曲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了。此外,具体到昆曲与民俗文化之间关系的资料更为罕见。作者正是迎难而上,他深知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而昆曲的有关记载,应该散藏于明清方志、明清野史笔记之中,于是,作者冒着酷暑严寒,废寝忘食,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奔波于南京图书馆、南大图书馆和南师大图书馆,几乎逛遍了南京所有略有品位的书店和古旧书店,在那里,他搜集到了许多珍稀古籍、旧版图书。从该书所参考的文献书目来看,就有经史笔记类、诗文词曲类、小说类和近现代文献类达200余种,其引用资料的时间跨度上迄先秦下至本世纪初长达两千余年。正是由于作者以踏破铁鞋的韧性,搜求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才使我们对昆曲与民俗文化血肉相连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知识系统。众所周知,昆曲艺术博大精深,民俗文化的历史也源远流长,要从广阔的民俗文化背景上了解、认识昆曲,就要系统地、全方位地对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论证和阐述。首先,作者把中国民俗分为四大系统:节日时令系统、神灵信仰系统、人生礼仪系统和社会风尚系统。接着,用四个章节分别去梳理昆曲与各类民俗之间的关联。作者还注意到昆曲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应的演出习俗,如昆曲的组班、经营、教育、演出也用了四个章节分别去梳理昆曲自身的习俗。在此基础上,作者在深远的背景下去努力探索昆曲在民俗文化这条线索上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为全面了解昆曲在中国古代的生存背景和生存策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三,逻辑严密。一部成功的学术著作,一定要做到言之有据,观点和材料相统一。作者把昆曲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作为全书的主线进行论述,在写作过程中,他尽量做到引述较为全面的文献,以便完整地体现昆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他在论述昆曲演出与“宴集之风”时,就引了周询《蜀海丛谈》卷三《吴勤惠公传》这一文献来予以说明,说清末四川总督吴棠喜爱昆曲并在四川提倡昆曲,还从苏州招昆曲演员到那里组成舒颐班,遇到公宴,便让该班演出,并在经济上为戏班谋划安排。吴棠喜离职后,该班仍在活动,直至民国元年后才逐步星散。由此可见,官府的提倡也是昆曲生存发展的一条道路。作者在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让事实说话而少做理论阐述,也就是“留出更多的空间,让人们了解事实”。至于昆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具体关系,他则放在书的“余论”中予以简要说明,令人产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阅读快感。
第四,观点新颖。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她列入世界首批“非遗代表作”。这既说明中国昆曲艺术为世界所瞩目,也说明其濒临消亡的危险。作者正是从昆曲借助民俗发展,民俗是昆曲的载体这一前提出发,结合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旧有民俗被淡化,昆曲艺术惨淡经营的现实,首次大胆地提出了“昆曲艺术应尽快摆脱被一味当作‘高雅艺术的错误定位”的鲜明论题,并明确指出,戏曲界应“从传统的做法中吸取经验,不失时机地在新型民俗文化中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作者又进一步指出,随着现代文明在中国内地逐步成熟,传统文明被人们重新审视,新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逐步趋于多元化,新型的节日庆典、人生礼仪和聚会习俗正在逐步形成的时期,到新民俗文化当中去寻找发展空间、开拓发展空间、创造发展空间,让昆曲这株空谷幽兰在民俗文化的肥沃土壤上绽放新的奇葩,这恐怕正是作者写作此书的心愿吧。
《昆曲与民俗文化》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昆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学术著作,是一部填补空白的成功之作。我们祝贺它的问世,并期待着王廷信教授戏曲艺术研究的新成果。(责任编辑:高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