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梁砼结构常见缺陷的原因浅析

2009-05-25康如壁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6期
关键词:产生原因防治措施

康如壁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桥梁砼结构的一些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展开深入分析,通过从设计及施工等方面来查找原因,以期达到预防处治的目的。

关键词:桥梁砼结构;缺陷类型;产生原因;防治措施

在公路工程中,对于桥梁砼结构我们并不陌生,如立柱、盖梁、承台、系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桥梁结构,在材料组成上,它们都是由水泥、钢筋、砂石等几个普通材料组合而成,因此,并无任何特别之处。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桥梁结构,却为我们这些从事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技术人员带出了一个百谈不厌的话题,而这个话题就是砼结构的外观缺陷问题。虽然桥梁的大部分砼结构并不复杂,然而,在拆模之后,却经常能发现有蜂窝、麻面、露筋、啃边等一些影响到外观质量的施工缺陷。从这些发现的缺陷当中,我们知道,大多数缺陷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桥梁的耐久性以及观感质量。对此,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类缺陷的严重性,认识到这类缺陷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说明了在工艺的控制上,或是技术的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外,仍然有待改进。

为了能有效消除或减少这类质量通病的存在,以保证桥梁的耐久性和表观质量,本人结合了自身的工作特点,对桥梁砼结构的一些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范治措施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及建议,以便为各位业内同行共同参考借鉴。

1 砂线、砂斑

混凝土表面泌水或轻微漏浆造成的表面砂纸样缺陷。砂未能被水泥浆充分胶结而外露,采用木板轻刮可脱落。片状的(宽度大于10mm)称为砂斑,线状的称为砂线。

1.1 产生原因

选用的水泥泌水率较高,泌出的水未能及时排除,使积聚在表面的水沿着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缝隙流下而形成砂线、砂斑;配合比设计或施工中砂率过大;模板拼接不严,止浆不实,或振捣时振捣捧碰及模板而漏浆。

1.2 防治措施

尽量选用泌水率较小的水泥品种;混凝土试配时砂率不宜过大,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比下料,控制砂含量;严格控制粗骨料(碎石)中的石粉含量;出现泌水时应及时排除(可采用海绵吸干),尤其应保证模板边不积水;模板拼缝止浆密实,混凝土振捣时不漏浆,不过振,避免振捣捧碰及模板。

2 麻面

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主要包括俗称的“露石”、“粘皮”、“气泡”等缺陷。

2.1 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浆等杂物,脱模剂涂刷不匀或选用脱模剂不当,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而引起麻面;

模板拼缝不严、止浆条未及时更换、止浆不实而使混凝土浇筑时局部漏浆;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漏振而使气泡未能排出,一部分气泡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混凝土浇筑时分层厚度控制不好,每一层的下料高度过大,造成振捣时无法最大限度地将气泡排出,尤其是碰到仰斜面位置,下料时混凝土面往往高出斜面顶许多,在振捣力的作用下,料内残余气体受挤压上升,游离至模板仰斜面位置受阻后汇集成堆,因而形成大量气泡。

2.2 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应清除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模板拼缝止浆应严密,不得有漏浆现象;混凝土施工时应分层下料,分层厚度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40cm)且逐层振捣密实,严防漏振,并在适当部位开孔,让气泡充分排除。

3 蜂窝、空洞、露筋

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但不大于保护层或50mm的缺陷称为蜂窝;深度大于保护层或50mm的洞穴、严重蜂窝称为空洞;混凝土内部钢筋没有被混凝土所包裹而外露于表面称为露筋。

3.1 产生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下料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或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混凝土中有泥块和杂物渗入;混凝土下料高度过高而造成混凝土离析,石子成堆;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未分层振捣;模板缝隙未堵严、支设不牢固或振捣棒碰及模板而使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烂根;钢筋过密、石子扣在钢筋下,使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或钢筋垫块漏放、移位或垫块太少而使钢筋紧贴模板;尤其在预留洞口、预埋件位置,混凝土浇注不畅通,更容易产生蜂窝、空洞或露筋现象。

3.2 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下料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搅拌时间不得低于规范规定,减少骨料泥块;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则应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现象;模板应封堵严密,支设牢固,可采用止浆条,止浆条应经常更换,振捣棒振捣时不要碰及模板,以免造成模板移位而漏浆;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垫块间距数量要满足要求,并保证垫块强度;石子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4 缺棱、掉角

4.1 产生原因

拆模时操作不当、撞击而使棱角碰掉,或吊运时操作不当而碰掉;过早拆模;棱角部位振捣不密实,或砂浆多石子少,因强度低而造成掉角。

4.2 防治措施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采用千斤顶和吊机配合拆模时,千斤顶一定要顶开模板与混凝土面有一定宽度后,才能用吊机吊模;

混凝土拆模时间不能过早,一般侧模应保证其具有1.2MPa以上强度才能拆模,冬季施工时宜适当延长拆模时间;

混凝土振捣时应对边角振捣密实,分灰均匀,保证边角的强度。

5 松顶

混凝土构件项部粗糙、松散、强度局部较低。

5.1 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注顶部时,缺少2次振捣和2次抹面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整、松散;

有顶盖构件,由于顶盖拆模时间不合理,拆模后缺少2次抹面压光处理;

养护不够。

5.2 防治措施

当混凝土浇注至顶部时,应进行2次振捣和2次抹面压光;

有顶盖构件应在砼初凝后才能拆除顶盖,拆模后应及时进行抹面压光,并注意混凝土养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桥梁砼结构每一种缺陷类型的产生原因,不只是由一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可能性。这其中,有设计考虑欠妥因素、有工艺控制上的因素,也有因材料本身质量的不合格而引起的因素。但是,我们不管这些引起质量缺陷的原因有多复杂,只要我们能认真做好建设阶段各个过程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做好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这两个主要过程的技术控制,那么,这些常见缺陷的出现频率以及影响程度,最终还是能得到彻底地改观。

参考文献

[1]彭圣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李隆炜.《公路养护技术标准规范与养护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北京:人民交通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产生原因防治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