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2009-05-25张秋梅
张秋梅
新课程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表达。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呢?众所周知,教材中的作品形象,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要转化为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活生生的形象,就需对其充分想象和再创造。这种对课文人物或景物的想象和再创造,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如果能在头脑中产生联想、想象,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那么他们对作品的理解、知识的掌握,才是丰富生动、深入持久的。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形象思维呢?
1.运用电化媒体教学进行综合性形象思维训练。学生学习课文,动情才能入境,入境才能浮想联翩,产生形象思维。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再造想象,始终伴随情感的激动。现代教学媒体,能够充分发挥声、像的传导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始终带着积极的情感来学习课文。如教学《颐和园》一课,不仅应该让学生理解颐和园景物的特点,而且应该让学生感悟到景物的美。笔者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同时播放颐和园的图片和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看边听,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假想成一位游客,正行走于颐和园之中。优美的画面和轻快的音乐,加上抑扬顿挫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一种如画的境界,深切体会到课文语言的优美,产生强烈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再如,学习《山行》这首古诗时,让学生根据诗中所描绘的形象,通过联想,在玻璃板上绘制一幅图画,把“寒山、石径、人家、枫叶”等自然景物进行巧妙地结合,构成一幅晚秋时节的画卷。学生绘制完后,教师精选几幅作品用投影显示,并与学生同时评价修改。绘画的过程实际上是训练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过程,通过绘画,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即表象储备,进行联想和想象,加深了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2.抓课文含蓄部分进行联想。有的课文里,有些句子从表面上看是对事实或景物的描述,实际上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文章深沉含蓄的地方运用联想教学,可以加深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丰碑》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在一次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被严寒冻死,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展开联想:“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你准备在上面刻上什么碑文”这一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他们激情满怀地回答:“刻上‘为革命而牺牲的军需处长将永垂不朽!”“一个伟大的战士长眠在这里”“功在千秋,浩气长存!”“军需处长,我们永远怀念您!”“您的不朽业绩,与日月同辉,你的光辉名字,青史永垂!”……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语句,反映出学生已经通过联想,逐步体会到“晶莹的丰碑”的真正含义,它象征着军需处长为了革命、为了他人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永垂不朽,它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丰碑,也是矗立在孩子们心中的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
3.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培养形象思维。在熟悉课文并作了较充分的准备后,由学生扮演角色,临堂进行课文表演,从而以立体的人物形象展示给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如《荷叶伞》一课中,语言优美、生动,学生很容易理解。笔者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小青蛙”“小鱼”“荷叶姐姐”在孩子的想象表演下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课本中的语言不但被他们理解而且加入了自己的感悟。这样,课文的中心在学生愉快的表演中得以深入轻松地理解。
在许多课文中,作者留下“空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补叙课文能让学生把作者留下的“空白”补起来。如教《坐井观天》一文,文中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天有多大。笔者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之后的际遇,进行补叙课文练习。结果,学生创造性地想象青蛙跳出井口所看到的和想到的,他们丰富的想象、惊人的创造力,往往让人惊叹不已。
4.延伸情节,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些课文,文已尽,但意无穷。有些课文,情节看似简单,其实含意深刻。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联想教学,尽量唤起孩子们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或者深化文章主题,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们用自己独特的画笔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学生熟读诗歌,了解内容后,拓展一下,联系学生自己的观察和生活实际,说一说其他没事来参加的“小画家”有什么“作品”,并画一画。还可以延伸到课外,用我们自己的小手、小脚丫也来做一幅画贴在教室里,更会增加情趣。
5.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展开想象来发展形象思维。想象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形象的思维过程,也是对过去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的思维过程。
想象有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回忆想象和前景想象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展开想象,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多种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作者凭借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春、夏、秋、冬”,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心地和美好愿望。教师启发想象四季的景色,学生借助课件和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当出现“夏日炎炎”,学生想象炎热夏天烈日当空时的感受和愿望,同时想象“绿绿的太阳”给大地带来一片清凉的感觉,从而知道了作者的目的。“金黄的太阳”想象为“秋日果园累累,落叶飘飘”的景象;“红红的太阳”与严冬“满天飞雪”对比,感悟出作者让红红的太阳给冬天带来温暖的心愿;“多彩的太阳”想象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感悟到作者的想象之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课文重点难点,同时将有效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使之成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具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