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2009-05-25朱晓东
朱晓东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当你问起学生爱不爱作文的时候,他们会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是的,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大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拍手称赞。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写作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1.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例如二年级的静物描写《我喜欢的一种水果》,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示水果实物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味道、营养四方面进行有顺序的写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好词、好句,这样会使写话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例如五年级的习作,写一次参观记,可以先让学生外出参观公园等地的花坛,通过写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围绕中心有顺序地写出花的颜色、姿态、形状变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景物更富有生机。
3.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了练笔的目的。
4.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三年级的习作《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设计名片》,是针对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作文,从学生兴趣出发,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其自由发挥,使这篇作文不局限于介绍动物,而是采用一种新颖的形式——设计名片,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扩展学生习作练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会学生善于积累写作素材,引入写作的活水
俗话说,没有米做不出饭来,没有豆子榨不出油。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同学写不出文章的原因就是没有东西可写,不知道写什么好。针对这个现象,我们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和搜集。
1.坚持每天写新闻。笔者觉得这个训练很好,坚持每天回家和同学们一起收看新闻,把你认为感兴趣的新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最后可以写上自己的一段心得体会,不可少于80字,在第二天的晨会课上交流。其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古今中外的各项大事。在笔者看来,这种训练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增加了课外阅读,又发挥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把课堂内外沟通起来,而最重要的是,每一篇新闻都可能是他们将来写作的良好素材。
2.坚持每周做好摘录。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作文札记本”,即完全不用学生动脑筋去创作,只需要摘抄好词好句、好的文段,甚至好的文章,可以从报纸、文摘甚至作文选中抄录。但是,因为内容不用自己费心思了,所以在书写上和字数上要严格把关,一旦出现不合格的,要打回去重写。这本札记本完全是为了写作文而准备的素材积累,一旦要布置作文了,就请同学们从札记本中寻找可用的素材,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无米下锅”的现象。这一点其实也告诉学生们写好作文无他,惟习惯、基础、素材而已。
3.坚持每天阅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大量的阅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准确、完整的说话能力,同时也是写作的基础。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语言生动形象、文笔优美的范文,学好这些范文,掌握它们的写作特点、表现手法,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仅仅阅读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4.学会善于观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作文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能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观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通过观察,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有了深刻的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形象生动逼真、感情真实丰富的好文章来。只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写作的源泉就会长流不息。
三、要抓准时机,好好的鼓励学生
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好的作文未必是老师指导出来的,但肯定是老师鼓励出来的。其实,写作文虽然不能说是一件苦差事,也是一项并不轻松的脑力劳动,面对孩子们历尽“千辛万苦”写出的一篇并不咋样的文章,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笔者觉得应该持一种重视的态度,这种态度应该不亚于母亲在鼓励哑哑学语的幼儿,不亚于父亲在搀扶蹒跚学步的孩童,面对学生在文章中稚嫩的模仿,不太恰当的评论,或者是夸大其词的描写,都要发掘其中蕴涵的闪光之处并加以肯定和表扬。即使是一篇失败的文章,其中偶有佳句也应加以圈点,及时表扬,如果是一篇好的作文,一定要敢于打高分,甚至张贴展览或摘抄在黑板报上以作鼓励。
总之,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当然,良好的写作习惯需要在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相信只要辛勤地耕耘,定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