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感悟
2009-05-25丁福莲
丁福莲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统教学方式向研究性教学方式转变。本文对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高中研究性教学各阶段的具体操作过程。
【关键词】高中政治 研究性教学
“高中政治研究性教学”是指:为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教师在充分研究政治学科知识基础上,联系实际,以问题为中心,创设情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要求以问题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性创造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并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进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
目前高中政治课所采用的研究性教学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理论学习、问题设计、课题研究、交流评价,每一阶段又由若干个环节组成。
一、理论学习阶段
在高中政治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学习阶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完成对教材内容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如在高一“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的教学中就可以抽出2节课由学生进行自学,找疑点、找难点、找关键、交流信息,培养质疑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中点拨、概括,以教师的少讲来促使学生多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书本的知识结构,并列出表格分析比较储蓄存款、债券和股票的异同,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的不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等,通过对比掌握各个概念的特殊本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二、问题创设阶段
1.注重导入。“教师可利用背景介绍、情境设置、时事牵引等方法,诱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认识动机,使其产生探究欲望,进而推动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如在高一“政治生活”教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导入,一是背景介绍,回顾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二是时事牵引,介绍车臣问题、以色利与巴勒斯坦的冲突、美国的白人警察殴打黑人事件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材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时事政治等资料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采用两种方式:以‘疑入境——设置悬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教学《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可以用新闻报道“中央银行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这是自2004年10月29日以来的首次降息;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这是自2003年9月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首次下调”的背景提出问题。央行双率下调对社会经济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银行降息之后我们应如何去投资理财?以‘情入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现实材料,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习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后,把“世贸组织第4次部长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中国足球圆梦世界怀”、“国家三代领导人的西部开发思想”、“下岗工人也要有保尔精神”等文字及音像资料,制成网页让学生浏览。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去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触最深的问题,运用相关观点进行分析、探究。
三、课题研究阶段
课题研究是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实质性阶段,由组建专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搜集处理资料、成果表述四个环节组成,主要以小组合作、专题研究的方式在课外进行。
首先,学生根据选题情况以共同兴趣、乐于合作、特长互补为原则组成专题研究小组(小组人数以4~6人为好),并推荐小组长。教师在专题小组组建时要做好协调工作,提醒学生在自愿组合时要注意把擅长社交、写作和电脑操作的同学合理搭配起来。
其次,对课题研究的结果进行预测,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的功能有多方面:一是对所学知识改造和内化的过程,能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以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能增强学生研究的计划性、自觉性;三是有利于研究的外在监督和学生的内在约束,增强他们完成研究的责任心。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较薄弱,因此,需要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共同设计研究方案,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预测分析和统筹规划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课后分工协作,分头收集、处理信息,在实践中体验探究过程。这一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在实践中边学边干边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参与其中,同时也要把握好技巧,让学生在研究中去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失败。
这一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资料汇集,学生相互协作,形成研究成果。教师要事先和学生商量确定最终的学习成果是以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的形式表述,还是以课件的形式表述,以便学生对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进程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四、交流评价阶段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通过总结评价可以为学生优化其研究过程及结果指明方向。交流评价阶段由成果展示、综合评价、课后延伸三个环节组成,是学生实现自身的研究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共享的过程。它具有强化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再研究的作用。
成果展示环节可在课堂上抽出1~2个课时来完成。政治教师在高中各年级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不同的交流展示形式。例如,高一年级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的必要性及其影响》研讨会、《家庭投资理财计划》展览、《市场诚信面面观》小品汇演,高三年级的《聚焦巴以冲突》辩论会等。
根据“研究性学习”追求的目标,综合评价要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主,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力求科学量化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便给学生留下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评价时首先由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再由课题小组内部互评,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意见的基础上,逐项评价,得出总分。
课后延伸是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独立的研究性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激发学生进一步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再学习、再研究,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有同学在做《家庭投资理财计划》研究时,设计了一个方案:用家庭闲置资金交首期购买商品房,然后一边向银行申请七成 30 年按揭贷款供楼,一边出租获利。在答辩会上,可进一步启发他们:30 年按揭是否为贷款的最佳年限?期间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对还贷成本有何影响?会带来什么风险?如何将贷款供楼的风险降到最低?等等。
参考文献:
[1]李丽芳.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1.
[2]曹宝静.中学政治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115.
[3]桑长庚.研究性学习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操作实践[J].政治课教学,20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