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
2009-05-25张娟
张 娟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尤其在小学阶段,词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以及对句子的鉴赏,而且关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对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探讨词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在联系上下文中进行词语教学
有经验的老师都注意在联系上下文中进行词语教学,因为词语教学不是孤立的,应该为篇章教学服务。只有把词语放在整个篇章中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内涵及其表达作用。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一课,在介绍田老师教学特色时说:“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如何教“引人入胜”这个词,有两种教法。一种教法是先让学生通过查成语词典,了解词义,再让学生遣词造句。美其名曰“由理解到运用”。另一种教法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引人入胜”的具体表现(“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师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再根据文本中提供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个词的感悟。课后要求学生查查字典,想一想自己的理解与词典上的解释是否吻合,并且仿照原文用上“引人入胜”写一段话。显而易见,后一种教法将词语教学纳入阅读教学之中,重在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归纳、应用,而教师则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曾经历了前后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觉得在联系上下文中进行词语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而且加强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这才是由词语教学延伸到篇章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二、在比较中进行词语教学
比较是词语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揣摩词语的意思,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和使用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文中在介绍互联网的作用时写道:“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近在咫尺”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从关联词的语言标志上明确前后语意的转折关系。其次,让学生找出句中意思相对的词语“远在天涯”和“近在咫尺”,目的在于为学生理解“近在咫尺”架桥铺路。再让学生说说“远在天涯”什么意思,以引发学生思考与“远在天涯”相对的“近在咫尺”的大体意思。最后,通过词义比较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一步明确“近在咫尺”在句中的表达作用,即形象地表现了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经历这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学生不但对“近在咫尺”了然于胸,而且对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豁然开朗。
词语教学不仅要抓词义的辨析,而且要抓词语的准确运用的方法。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段话中的“冲”字若换成“对”,语意也通,但不如用上“冲”字表现力强,为什么?这样一点拨,学生就会在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表达作用上动起了脑筋。生1:用上“冲”字,再现了那个外国学生的非礼之举。生2:用上“冲”字,表现了那个外国学生的狭隘的民族偏见。生3:用上“冲”,揭露了那个外国学生的蛮横之态。生4:用上“冲”字,还表现了那个外国学生的嚣张气焰……学生的回答从不同的角度深化了对“冲”字的理解。可见,词语教学既要注重对词义的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应用。
三、在多媒体辅助中进行词语教学
多媒体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运用多媒体进行词语教学已成为新课改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不仅能使文本语言情境化,而且能使文本语言动态化。
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文中精彩的描写再现了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天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这里的“五彩缤纷”,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几乎无法言状。但是,如果将《台湾的蝴蝶谷》制成课件,给学生展现蝴蝶谷里的动人景象,那么学生对“五彩缤纷”就会产生直观印象。画面上,宝岛台湾,山清水秀,花茂草盛。有的山谷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烂,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纷呈。这种富有动态的画面给学生以视觉上的享受,使抽象的词语具体化。在这视频情景中,再指导学生低吟这段文字,尤其在读“像谁在天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一句时,那种视觉感受立即转变为心灵上的感悟,“五彩缤纷”即“五颜六色”。但是,如果用“五颜六色”来取代“五彩缤纷”,就会显得平庸无奇。又如,《鸟的天堂》中有一处对榕树叶的描写,文彩横溢。“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此句中的“颤动”是词语教学的难点。这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晨曦初露,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闪动……此刻,学生如历其境,如见其状:晨曦下,大地熠熠生辉。微风轻拂,林叶私语……从而使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形象可感的景象,形象可感的景象又转化为抽象的言语状态。这里,“颤动”原来就是“闪动”的意思,由此形象地写出了绿叶的生机盎然。学生只有经历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才能在词的本义(抖动)的基础上理解词的语境义及其表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