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艺术教育与人格发展

2009-05-25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审美美育

毕 晓

摘要:艺术是人的生命活力散发的光芒,是人类智慧的高级表现。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其基础是教育,其根本是人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发展经验都表明,在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时,艺术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审美;人格

著名的美国美术家罗恩菲德说:“在艺术的教育中艺术是一种达到人格的方法,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言,其审美意识的强弱和审美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其精神文明的水准,而且决定着物质文明建设的水平。所以,青少年审美意识的强弱和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于美育(包括美术教育) 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与实施水平。

一、艺术与生命

艺术是人类生命中的活力,是社会生活中的阳光和空气。艺术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当我们降生于这个世界,世界就把“人生”作为礼物馈赠给予了每一个人。从根本上讲,凡是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相关的一切内容都被直接或间接地纳入人生美学的研究视野。生命是向美的,追求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物质和文化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艺术的进步,人类生活发展的逻辑表明,生活的艺术必然要艺术地生活。艺术教育促进生命发展。

二、美育与人格完善

美育即审美方面的教育,现在的学者又把它称为美感教育。它是提高和发展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种教育,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教育。人格就其语义学上“社会面具”的含义而言,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总括。所以,人格是一个人的社会行为的综合。什么是美的人格?美的人格无疑就是美的人性和德性的综合流露,是美的情操的具体整和。审美的自我必然体现在人格的审美体验中,我们同样可以说,我们人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必然要具体体现在对人格美的不断追求中。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陶冶情感

任何美好的艺术作品,都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和真诚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孔子“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亲近自然的人生态度中,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对自然美的闲适体悟中,我们看到了人生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完美境界,我们体会到了先辈们对美的畅想。人们如果经常从事审美活动,接触高尚的艺术作品,思想情感就会被陶冶,情感会变得丰富、高尚、理性。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不缺乏的,我们之所以发现不了美,是因为我们缺乏一颗美的心灵去对美进行感受。

2.培育道德

美育是促进道德培育的有力手段。在我国意识发展的传统中,要求把艺术作为善的教育来理解。追求善与美的统一,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完美人格的内在要求。人的道德因素分为情感、信念、行为三个方面,情感是动力,信念是基础,行为是实践。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变为伟大的行动。在儒家的传统思想中,“仁”构成其学说的核心。孔子称:“里仁为美。”(《论语.里仁》)

3.想象创造

审美教育是培养想象创造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创造力是人格中最优秀的成分,但是它要以情感为动力、道德为方向、文化知识为营养,才能很好地发展。想象力的培育要有一定的条件,一是文化知识,二是情感。

4.增进健康

艺术创作实践本身就是一种体力劳动和身心的锻炼,它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勇敢的气魄、优美的体态。我们艺术教师应该尽一切可能将学生们带到生动、丰富、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中去,到美好的、艺术的源泉中去,尽量避免低俗、落后、迷信和黄色的东西,引导他们观察、欣赏、体验美好的形象,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感觉,建构他们健康美好的心灵,优化人格的发展。

事实说明艺术教育必须与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紧密结合,才可以向正确方向发展。培养全面发展、富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全面的人格是在感性、理性、道德等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广大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审美教育应首先从他们抓起。我们的美育,应努力培养具有既热爱和创造美好、又能识别和抗御丑恶的心灵结构的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李永长.美的培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黑格尔.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审美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美育教师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