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珍品:高端市场的跨界商机

2009-05-25洪克森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09年15期
关键词:獐子海参经销商

洪克森

随着高端白酒市场的下行,经销商的经营压力正变得越来越大,他们迫切需要一种与渠道不同性质的产品来填充渠道空间,增加利润。

细分出高端市场

海珍品到底是什么?不用说在内陆,恐怕在海边长大的人,也未必真正了解。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在大部分餐馆中品尝到的,更多应该是“海鲜”。

在海产品市场上,消费者一般只按照品类的不同来识别、购买产品,如鱼、虾、蟹、海参、鱼翅等等;或按照地域区分特产,比如舟山带鱼、阳澄湖大闸蟹等等。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上,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品牌意识,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更没有品牌概念。

就在这块混沌的市场开始走向细分的前期,“獐子岛”利用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脱离出“海鲜”,把自己的海参、鲍鱼、扇贝定义为“海珍品”(即高端海鲜产品),将市场化营销引入海珍品行业内,把原材料变成了快速消费品,以专卖店的形式来经营,打造出了“獐子岛”这个海珍品品牌。

渠道选择

2008年4月到2009年4月,獐子岛一年之内在国内建立了九大销售区域,200余家直营店、加盟店,扩张触角伸到四面八方,全面覆盖国内高端零售市场。

这一庞大网络,为刚刚开始涉足消费品市场的獐子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丰收”。2008年,獐子岛全面转向消费品市场的第一年,销售额超过10个亿,年增长60%,而2009年第一个月,销售额就已经超过1个亿。

这种成功,得益于2008年开始的“跨界”营销。

跨界,是獐子岛在2008年年初提出的渠道运作方向,就是在海珍品产业一直采用的大流通大批发之外,选择高端的白酒经销商作为渠道。

为什么选择高端白酒经销商?因为高端白酒的消费人群和海珍品几乎具有相同的特质:高消费能力的商务人士,重礼品市场,在高档酒店直接消费,团购量大。

多少年以来,海珍品一直习惯于做大流通大批发,把产品直接推到批发市场,产品不少,有牌子的也不少,但从来没有形成终端消费的品牌口碑,大家知道鲍鱼这种产品,知道海参这种产品,却不知道是什么品牌的鲍鱼是好的,什么品牌的海参是精品。

在海珍品市场发展初期,大批发方式无疑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也最为省事的。但是,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及品牌意识的增强,加之海产品企业开始纷纷进入市场展开竞争,打造品牌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企业来说,单纯依靠批发市场销售,变得越来越不靠谱儿。谁第一个在这个行业做出品牌效应,谁就有可能最先赢得这个市场的未来。

高端白酒经销商,曾被认为是消费品经销商群体中最为敏感的一群,他们凭借独特的产品判断能力和相对丰厚的资金,在既有区域内建立了稳定的高端渠道体系。但近年来,随着高端白酒市场的下行,经销商的经营压力正变得越来越大,他们迫切需要一种与渠道不同性质的产品来填充渠道空间,增加利润。

獐子岛如快速消费品一般的海珍品,恰逢其时。跨界大获成功。

网络布局

2008年,当獐子岛将营销总部从大连迁到北京、开始组建统一的国内消费品营销中心、设立九大营销区域时,就逐渐开始了由跨界选择到网络融合的进程。

他们按照终端模式来划分市场,设定人群:专卖、百货店、高档酒店、定制。根据产品的性质,锁定高端消费人群。比如百货店,在北京选择高档的赛特和燕莎,而直营的旗舰店,选址则在高端消费人群集中的金融街,最大限度地将高端人群消费场所一网打尽。

再比如专卖店,有公司直营和经销商加盟之分,采用的是加盟与直营联销的方式,直营店由企业自出资金,自己选址,自己经营。

加盟店与直营店执行同类的管理标准,经销商给企业提供30万元保证金,企业负责培训、管理、配送等一系列销售服务工作;货款完结后,经销商自动补款至30万元。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经销商进入壁垒,有助于遴选出优质经销商,长期合作。

经销商同样按照现有渠道划分为专卖型、餐饮型、商超型,当然,有实力的经销商也可以同时承担多种渠道的销售。通常,一个区域会以一种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为辅。

产品的性质决定了这个市场不能完全放开了做,而是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终端,每个城市通常只能有那么几家。以成都为例,可进入的餐饮渠道即高档酒店限制在5家之内,专卖店以3~5家为宜,另外还有3~5家百货店中的店中店。这样,在成都这样规模的二级城市,店铺数量大致在15家左右,足以覆盖到想要网罗的人群。

有了这样一个优质渠道,再有一系列优质产品,销售看起来似乎不是问题。但是,有活品有冻品有调理食品,有国际线国内线,有餐馆的有家庭的有休闲的……这些分类又相当复杂,管理起来的难度究竟有多大?

恐怕,这对做了多年大流通渠道的獐子岛和董事长吴厚刚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链接

“獐子岛”的资源优势

从世界范围看,北纬39度的海洋资源的确最优。而处于这一纬度带上的獐子岛,恰恰因为及时的资源保护,将这一优势再度放大。这里没有污染,海水深而清澈,透明度极高,光照条件好,能达到水面以下10米,加上水温比较稳定,能出产“马牙滩海参”这样的海珍品。

獐子岛产业链比较长,苗种、养殖、加工、流通,都有,这使产业各环节之间的匹配成为可能,品类也比较全,獐子岛这一海域有几种珍品特别出名:海参、鲍鱼、扇贝、海胆,加上110万亩独一无二的海域资源,是竞争的核心基础。

把资源转变成市场

资源可以是种优势,但要把资源转变成市场,恐怕就是一道难题了。

獐子岛的企业发展要走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资源加市场。资源主导,推动企业发展,这纯粹是以垄断性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

第二阶段:市场加资源。利用品牌和渠道做终端拉动、消费拉动,发挥出资源的优势;

第三阶段是市场加技术。通过高新技术,变现海珍品的高附加值,形成产业链效应,比如可以根据海参产品的滋补价值,深入保健品领域。

董事长吴厚刚对这个转变过程的艰难程度做好了思想准备,他将这种转变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企业要由生产型变成经营型,把资源转化为市场;

二是企业要由卖产品变成卖品牌,把资源优势变成品牌优势,让“獐子岛”这三个字给人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是企业由区域型变成全国型,海珍品若想真正做好,必须跳出产地做全国市场,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同时,突破简单的原产地概念。

编辑:李楠

猜你喜欢

獐子海参经销商
獐子岛“易主”
感谢海参
獐子岛公司存货管理分析
走访逾100家经销商门店,深入一线了解汉川养殖户经销商的真实需求
兴衰獐子岛
古今八珍之葱烧海参
北纬39°盈利之谜
经销商名录
经销商名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