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手帕”卖得火
2009-05-25逸明
逸 明
地图,可说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件物品:百姓家备有居住地的市区地图、驾驶员备有专用的交通地图、旅游景点出售景观标志地图、出国在外需要一张目的城市的地图……而且,现在卖地图的商家也多:新华书店、书报杂志亭、街边的杂货小店,还有那些专在地铁、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处向路人兜售地图的“散兵游勇”。
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要靠卖地图这等蝇头小利的生意发财,恐怕有点天方夜谭。可是,创业项目并无大小之分。生活中就有人独辟蹊径,硬是把小小的地图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些有点子的人,不光国内有,国外也有。
“地图手帕”专卖店
在日资企业工作的一位朋友,前段时间被公司派到东京总部培训。回国后,他带来一块质地柔软的白手帕,上面竟然绘制了圈圈点点、密密麻麻的旅游地点。原来,这个另类的地图营销策略,出自东京一家“地图手帕”专卖店。
朋友听店主介绍,其原本在闹市区开这家专营手帕的小店,起初生意还过得去,但后来,附近新建几家大商场,影响了小店的生意,手帕很快出现滞销。一天,一位游客到小店问路,店主突然有了把手帕和地图联系到一起的点子。他想,小店地处东京繁华地段,每天游人络绎不绝,其中大多数都是初来乍到,对当地名胜古迹乃至交通路线都不熟悉。如果在手帕上印制东京主要景点的地图,包括路段、景区、宾馆、交通等,再适当提高价格,出售给国外游客,不就能带动手帕销量了嘛。
于是,店主立即着手,以较低廉的费用把东京的地图印制在手帕上。由于这种手帕既融入地图功能,也没有失去原有的作用,很快就引起游人的兴趣,销量急剧增长,小店生意又红火起来。店主乘胜追击,在市区开了几家“地图手帕”连锁店。经营规模扩大,收益自然随之增加。显然,把地图与手帕“混搭”,可谓别出心裁,充分显示了“发明者”的智慧。
火车上卖地图
与日本的“地图手帕”相异,中国湖南怀化有位姓王的姑娘,虽然也靠小小的地图生财,但致富的途径却不同。她的地图销售地点,是在火车上。
小王姑娘高中毕业,想出去闯荡。一天,在深圳一家首饰厂工作的同学来电说厂里招人,叫小王来试试,并叫小王到她家拿张深圳地图看看,熟悉一下地形。
几天后,小王上了从怀化开往深圳的火车。路上,她拿出地图翻看,同行不少乘客也是第一次去深圳,见她有地图,便纷纷过来借阅。小王大方地将地图借给他们,不想一大圈传下来,等地图最后回到手中时,已变得破损不堪。到了深圳,小王顺利地进了同学所在的工厂。但因厂规过于苛严,她又辞了职,打算另找工作,没想到奔波数日,全无收获。于是,她冒出个念头:既然火车上那么多乘客需要地图,自己何不就去卖地图呢。小王粗算一趟客车2000多人,若有十分之一买地图,可卖出200册,按每本赚2.5元算,每趟赚500多元,除去车票,可净赚300元。一个月跑10趟,每月能挣3000元!
于是,小王向同学借了800元,买了200本深圳市地图,第二天就上了从深圳回怀化的火车推销起来。但一整天,只有几个旅游的大学生买了一本,小王很失望。回到家,她把此事告诉父亲。父亲说,买地图的通常都是去那个城市的人,在离开深圳的人群中卖深圳地图,有谁会买?小王恍然大悟。几天后,她返回深圳,一上车又拿出地图叫卖。此时正是毕业期,许多大学生到广东找工作,见有深圳地图,纷纷购买,近200本地图很快被抢购一空。到了深圳,小王一算,除去成本,净赚300多元,虽然钱不多,但她却坚定了信心。有了经验,她特意做了一块“出售深圳市地图,每册伍元”的招牌,这样既不用吆喝,又能让每位乘客看清楚。这一次的收入竟是上一次的两倍,赚了600多元。
就这样,小王一心做起了地图生意,不久连几名好友也加入进来。那一年,小王和朋友沿着京广线等线路来回跑了12趟,赚了1.6万元。其后,小王又为弟弟开辟了南昌至北京的新线路,这条线途经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南昌五个省会城市,买地图的人更多。就此,小王姑娘通过卖地图,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她还和一些重点城市的地图出版社联系,直接从那里进货,节省了不少费用。她还计划招一批人员,再开几条热门线路,成为名副其实的“地图大王”。
可见,不论是“地图手帕”专卖,还是在火车上卖地图,只要有心,小小地图,一样能创造滚滚财富。生活中只有想不到,而没有做不到的事。(编辑/若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