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输入在第二语言课堂的重要性
2009-05-25王帆
王 帆
【摘 要】 本文围绕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展开论述,分析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由于忽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问题,建议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将文化教学导入英语课程学习,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学好英语。
【关键词】 语言;文化;课堂教学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世界日益缩小,而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也成为人们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虽然非语言形式的沟通有时产生作用,但是它的效能十分有限。因此语言学习成为不同文化间沟通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英语是大多数中学和大学院校学生的必修科目,但大部分学生未能习得相应的英语能力。尽管多次改变英语教学方法,但是这均未改善学习英语的效能。为什么?原因在于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不但包括语言学知识,而且包括其他的相关知识。所谓相关知识,就是对于文化内涵的获得。
一、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其实,人们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广为人知的一种陈述是Sapir-Whorf's的理论。Whorf(in Pinker 1994:59) 这样说到:
“We cut nature up,organize it into concepts and ascribe significance as we do,largely because we are parties to an agreement to organize it in this way...an agreement that holds throughout our speech community and is codified in the patterns of our language.The agreement is,of course,an implicit and unstated one,but its terms are absolutely obligatory.”
语言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文化是语言的载体。
二、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
1、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问题
当有着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类似事件十分普遍。由于文化差异,即使交际中使用的语言没有任何错误,误解也时常发生,因为对于不同的人,相同的字和表述并不表达相同的意思。由于文化差异,一个严肃的问题能产生幽默的效果,然而一句本无恶意的话却会带来不愉快甚至使人愤怒。由于文化差异,人们对于一个异国笑话面无表情或者毫无反应,而同样的笑话在本土却能让听者开怀大笑。
中国人说英语,即使说出的句子语法非常正确,但仍常让听者产生误解。通常这是因为对异国文化的误解而并非发音不准确或者表达不恰当。不同的文化包含不同的名称、价值观和标准。因此,当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谈时,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文化团体之间的冲突。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让我们回到教授英语的课堂上,从根源上去探求原因。
2、忽视文化知识引起的英语教学问题
语言教学在中国一直是热点话题,但尝试了许多方法和途径却收效甚微。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本土文化对教室中主导者(教师和学习者)的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另一个是对教师和学习者错误地灌输枯燥的语言知识。
(1)本国文化对学习者和教师态度的消极影响。
中美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所以我们经常发现一种文化中的精华在另一种文化中则被视为糟粕,其中课堂学习和教学是一个具体表现。
学者普遍达成共识,认为沉默是学习的大敌,但是在中国文化中保持沉默却是很好的品行,所以中国学习者在课堂上时常闭口不言,他们从未感觉不适。依据Damen(1987)的观点,他们的这种态度是受孔子思想的影响——犯错误是痛苦的,要谨言慎行。于是学习氛围在上课之前就受到了损害,由此恶性循环,教师的态度也随之受到了影响。
这样,本国文化的消极影响于无形之中损害了有正常的语言学习氛围,必然为今后的语言学习埋下隐患。
(2)对教师和学习者的语言灌输。
在上述消极的条件下,组织好课堂教学来弥补不良影响带来的后果都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摆脱尴尬的境地。因为我们的传统教材只注重语言形式,忽视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和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少注重文化差异,学习者通常对文化因素一无所知,只是机械地重复形式上的东西。因此,加强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语言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学习在教室中的应用
为解决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质量,笔者以为可尝试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作为单一文化占主导的国家,它不像其他国家有机会经常接触到其他文化团体,如欧洲国家和澳洲。因此,介绍不同文化和包容异国文化非常重要,这样便于学习者中扩大视野,逐渐接受外民族和本民族之间的差异,缓解他们对不同团体的抵抗情绪,并且为更好地教授和学习语言创造先决条件。
其次,教师必须熟知两种语言的语言学知识,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化信息,要求学生针对不同场合正确地使用语言表达自己。
第三,应当选取相当数量真实地道的外国材料,尤其是对话,因为对话的语言地道,情境真实,多取材于社会因素的真实活动,并且说话者的言行反映了其所遵从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Damen,L.Culture Learning:the Fifth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ddison-Wesley Publisher Company.1987.
[2] Gorsuch,G.Interviews with two English Teachers.Foreign Affairs vol.72,no.3,Summer 1993:22-49.
[3] Kramsch Claire.Language and Cul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4] Hong Ru.O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Retrieved November 12,2004.
[5]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94.
[6] 王福祥,吴汗樱.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94.
【作者简介】
王帆,咸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