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展的区域间差异探讨
2009-05-25李飞王海民
李 飞 王海民
【摘 要】 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迹象。究其原因,既有自然的客观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更有科技方面的因素和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的因素。对此,我们应借鉴国际经验,寻求缩小地区差距的办法。一要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非农就业。二要明确政府职能分工,防止政府失灵。三要加快农村的全面建设。
【关键词】 区域差异;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对策
一、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基于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各地区条件的差异,使得各个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差异,而这种差异在近几年不断扩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区域差异的积极影响,它可以强化区域之间的竞争意识,增强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但是,从消极的方面看,区域差异的存在和变化主要从两个方面产生影响:一是经济影响。二是社会影响。当差异扩大到一定程度,会使落后地区人们产生失落感和对中央政府的不满,而对任何形式的转移支付也会导致发达地区的各种方式的反对,这样,地区冲突很容易产生,甚至可能会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区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层面,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差异。而区域经济差异的衡量方法一般又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区域之间经济总量上的差异,二是区域之间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
二、现状分析
在我国,区域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划分客观上存在着三个明显差异梯度,从东至西呈现梯级依次弱化态势,东部属相对发达地区,中部为次发达地区,西部为欠发达地区。
十几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差距的变化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从总体上看:第一,农村差距的幅度大。第二,农村差距不断扩大持续的时间长,积累的矛盾多。第三,农村差距扩大的速度快。
从经济层面来看,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区域农业总产值差距变化,二是区域农村非农产业产值差距变化,三是区域农民人均收入差距变化。
除了经济方面差距以外,在城镇化水平上东中西部也存在明显的差距。此外,东中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育也存在很显著的差距。
三、原因及影响因素
区域差距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这中间既有政策层面的因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1、外部原因
(1)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禀赋是造成区域差距的外部性自然原因,各地差别巨大的自然条件和各种资源条件,直接影响农村发展,势必造成农村经济的地域差异。
(2)区域地理区位:区域地理区位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由于地理区位的影响导致的区域发展差距愈发明显。
(3)农业产业结构差异: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变化最突出的是产业结构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不同地区的农村表现出了很强的非均衡性特点。
除此以外,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非农产业结构组成的不同,使得东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益和经济扩张乘数很高,而中西部则很低。
2、政策性因素
(1)中央政府倾斜性的区域政策:改革开放后,我国从过去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转向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非均衡的发展战略。
(2)地方政府的局部保护和短期政策:一方面,一些地区产业发展的选择,决策主体出于地方发展利益的需要,不是从本地的资源禀赋结构出发,而是从产业发展的短期和局部收益甚至是从塑造政府的形象出发,造成发展与其它区域相同的产业;另一方面,地方设法增加外部商品、商家的进入成本,从而限制和干扰生产要素和产品按价值规律的导向在更大地域范围内自由流动,我国地方上的地方保护即是。
3、其他因素
(1)科技方面的因素:区域农业科技情况的不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
(2)市场机制的“失灵”:在现实经济中,市场会存在“失灵”情况,会造成区域差异的进一步扩大。受投资回报率的影响,市场将驱使生产要素向回报率高的地区聚集,从而造成更大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3)资本投入的差异也影响了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选择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农业则承担了为工业发展提供原始积累的艰巨任务。这无疑为后来的地区间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变革形成了先天性差异。
四、国际经验借鉴
面对目前日益扩大的差异以及纷繁的影响因素,我们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比较好的时机,只能逐渐减小这种差距。而在这里,需要运用政策力量和市场方面的力量,只是如何协调两方面的力量,国际上虽然有成功的先例,但是由于我国政治经济上的特殊性,很难照搬别人的现成经验,不过还是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例子和做法。
在发达国家,面对区域差距,政府一般运用如下手段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
1、注重立法,设立机构,推行计划
只有依靠法律的权威性,才能保证区域经济政策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许多国家因此都把重要的区域经济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并设立专门机构和制订相应计划,保证有关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如美国颁布的《麻梭浅滩和田纳西流域发展法》、《地区再开发法》、《公共工程和经济开发法》、《阿巴拉契亚区域开发法》等法律来协调区域之间的差距。
2、财政倾斜,金融诱导,扶持开发
这些都是非常直接的手段,主要基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对落后的地区给予倾斜,其实质则相当于一种转移支付手段。一般发达国家在面对区域差距时都会采用这些手段,还可以运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吸引资金进入低收入区域,比如提供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甚至设立专门的基金和银行来负责此事。
3、加强硬件,培育软件,改善环境
重视包括硬件和软件等各方面在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成为国外政府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投资重点。
五、政府失灵及克服策略
1、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
我国之所以出现很大的区域差异,并不单单是市场失灵造成的,这里面更多的是政府失灵的因素。政府失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公共政策失效。二是内部性政府扩张。三是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四是寻租及腐败。
2、政府失灵的原因
我国当前的情况是:一方面,中央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力度不够;另外一方面,中央政府制定的措施难以协调好各区域的利益关系,表现出了我国政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缺位”与“错位”。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有复杂的原因。包括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不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失灵等。
3、政府行为规范及建议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政府的行为进行规范,来配合市场对区域间的差异进行调节。毕竟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在于市场,而政府的作用则在于能使市场经济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和市场调节的作用。
(1)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与权限界定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的作用在于促进或补充民间部门的功能。
(2)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及地方政府对地方利益的追求。
(3)完善法制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六、缩小区域差距的对策建议
1、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非农就业
落后地区要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思路,充分认识自身区位特色与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与相对发达的东部开展水平分工和协作,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以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占领市场,从而提升本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防止陷入“低收入贫困陷阱”。
2、明确政府分工考核制度,防止政府失灵
明确各级政府区域管理的职能分工,就是要明确中央和地方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管理责权。
3、加快农村的全面建设
一是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二是优化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三是实施中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优先战略,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四是发展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五是运用政府干预、优惠政策促进中西部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国升,高旺盛,陈源泉.我国区域农村发展差距的成因与协调发展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
[2] 赵蕾,王怀明,杨向阳.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发展地区差异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6.6.
[3] 左停,陈瑜,齐顾波,鲁静芳.当前中国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 李娜.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协调发展对策,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作者简介】
李 飞(1986-),安徽省桐城市人,硕士研究生.
王海民,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与资源管理人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