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009-05-25周艳伟
周艳伟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的教育思想,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学生学习并非是一个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其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时空,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及关系上,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去发现知识,探索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知识的个人意义。而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导,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点拨、启发等方面。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把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来担当,教师退居“幕后”当好“导演”,做好指导工作。
(二)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的关系
1.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为主动地探究未知世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纠正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学习行为。为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如:介绍正确阅读教材的方法,由于新教材采用网络链接的形式来组织内容,所以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与辅助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对此进行指导;整理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自己进行归纳概括,对知识要点进行网络化、系统化的梳理。通过让学生关心留意时事新闻,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联系、比较及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2.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基本知识
新编教材在行文叙述上较以前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相对来说概念、原理性的知识较少,学生一般都能读下去,但这并不等于都能读通、读懂,更不等于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基本知识的教学上重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理清知识网络,揭示体系结构;同时,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多下功夫,对一般性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体会。
3.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课本读到的是直接显现的文字,而隐含其中的教材思路和基本思维方法尚有待于教师的点拨指导。为此要求教师:
(1)揭示教材思路。理论知识的叙述,总是体现某一思维过程,试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教育。因此,教师在阅读或讲解分析中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从这些方面来论证分析,这几个方面之间有何联系,理论阐述怎样与具体事实材料结合。例如在讲解《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三框的时候,要先讲清楚本课由三目组成:第一目“置身于政治生活”是情境导入,通过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四个镜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识政治生活,思考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第二目“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是情境分析,说明公民的政治生活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教材从四方面介绍了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其中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政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政治生活的分析,提炼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崇尚民主与法制。第三目“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是情境回归,针对中学生看待政治生活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明确我国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途径和方式,提升参与政治生活所应有的正确态度和理性思考。经常这样做,就能提高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
(2)穿插课堂练习。政治学科中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演绎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均可以随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在口头练习和课堂讨论中逐步养成,在典型练习中巩固、提高。由于新教材中主要是以综合探究的形式作为练习,缺少正规的习题练习,所以必须要在课堂上精选一些典型的练习进行讲解,逐步培养学生的答题思维和答题能力,向学生介绍表述问题的正确方法、审题和答题的正确方法等等。
4.在联系实际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除了对课文中支柱性材料作详细分析外,还应补充社会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作深入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仍要着眼于高考。虽然高考不是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所以在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