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工作之我见
2009-05-25门淑玲
门淑玲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面向全体,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由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普及意识。具体说,一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尤其是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环境质量;二是要教育好在校的每一个学生。如果说前者是政府部门的事,那么后者则责无旁贷的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
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就是要鼓励优等生冒尖,帮助后进生过关。前者大多数教师乐做,易做。因为优等生的各方面表现特别是学习成绩,对任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令人欣慰的良性刺激,是一种锦上添花,轻松而开心。而后者,后进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矫正,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哺育,却往往是不少教师不易做到的。因为转化后进生不仅费心,而且他们的应试成绩常使任课教师在教学质量评比中受到影响,这是一种雪中送炭、艰苦劳累、高耗低效的工作。为此,一部分教师在感情上疏远后进生,对他们漠不关心,甚至是见到头痛、想到心烦,以致以种种理由把他们推出校门而后快。因此如何看待后进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关键问题。
所谓后进生是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就以学习上后进生来说吧,除了个别先天不足的弱智儿童外,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应当说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存在的是单一、刻板、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教育的非因材施教化、非个性化,存在的是他们的道德、意志、毅力、兴趣、体力等方面潜力的未挖掘。大量的实验统计数字也表明,人类个体智商水平的差异并不大。因此,只要教师对他们热情关怀、耐心教育、精心指导,点燃他们的心灵火花,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激发他们的上进精神,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成为有用人才的,甚至还会出现杰出的人才。
然而后进生毕竟客观存在,小学有,初中有,高中也有;乡下学校有,城里学校也有。除了学习成绩差,他们又往往是集体观念淡薄,哥们儿义气重;纪律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缺乏,感情脆弱,甚至在校以强欺弱,以大欺小,斗殴、早恋、偷窃等等。究其原因,除了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家庭、社会监管的缺失。社会上的信息传播,西方社会把生活中的暴力和色情搬上了屏幕,而我们社会上的部分人则把暴力和色情从屏幕搬到了生活,使得这部分涉世不深的学生成为不良影视、不良文化的直接受害者。鲁迅先生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是会原谅的。既然社会办了学校,家长把子女托付给了学校,学校没有理由不管,而且应该非管好不可。
要管好后进生,就要靠感化他们,转化他们,即所谓的“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社会上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教学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偏颇倾向,严重地干扰了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事实上人类每个个体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不一定是一样的。智力上有的先天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思想上有的先觉先悟,有的顽钝后醒;才能表现方面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能力较弱,但动手能力强,有的在文化科考试上拉低了班上的平均分,但在文体竞赛中却为集体赢得了荣誉。因此,教师看待后进生要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这样才能增强感化、转化的信心。
除了爱心,还要耐心。世界上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文化科学知识的长进,需要一个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这就需要教育者做深入、扎实、细致的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要想卓有成效地转化后进生,仅有一般的爱心还是不够的。因为一般的爱心是在个人低层次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往往带有自发性和冲动性的情绪色彩。如有的教师对后进生恨铁不成钢,情绪急躁;有的家长棍棒威逼,行为粗暴。就其动机而言,不能说不是出于对学生、子女的爱,然而这种畸形的爱往往事与愿违。钢是炼出来的,而不是恨出来的;人才是精心培育出来的而不是强制手段逼出来的。所以转化后进生尤其需要把爱心化为耐心,要过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
此外,为提高转化的效率,教师还要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摆出的违纪事实应该是学生不可否认的,杜绝其蒙混过关,溜之大吉;分析其问题的严重性应该入情入理,防止压而不服;灌输的思想应该是学生认同可受的,防止浮而假;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学生努力后能做到的,防止大而空。有时需要班级集体、科任教师、班主任通力合作,有时非请家长配合不可。主要靠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但有时必须严厉批评,甚至强制惩罚,但切忌简单粗暴,更不能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根本是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教师要睁大双眼审视后进生,对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捕捉,用“放大镜”去看。通过褒扬闪光之处,促使他们树立信心,面向未来,面对人生。要对他们多一点爱和关怀,多一点帮助。这不仅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一个起点,而且既有助于提高教育效益,又有助于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一枝独秀不是春”,只有所有的花朵完全绽放时,才能春色满园,才能迎来真正的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