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的中国吸引FDI研究

2009-05-23王铁梅

北方经济 2009年8期
关键词:利润率马克思资本

王铁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FDI稳步增加,分析我国FDI迅速增长的文献很多,但从马克思相关经济理论如剩余价值理论和平均利润理论角度分析中国FDI增加的文献却很少。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我国FDI增加的根本原因及未来中国FDI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FDI马克思经济学国际投资

一、国际投资理论综述

(一)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日益成为国际投资的主流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引起了方学者的普遍关注。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首次提出以“垄断优势”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垄断优势指企业独有的各种优势。如资本集约程度高,技术先进,能够开发异质产品,完善的销售体系,较强的管理能力,雄厚的资金实力等。金德尔伯对海默的理论做了补充和发展。他认为,一般说来。跨国公司作为外来者唯有凭借胜过本地厂商的强有力的垄断优势。才能成功地进行活动。1966年。弗农在实证研究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将产品生产期间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用来描述产业从工业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顺次转移的现象。1976年,巴克利和卡森提出内部化理论。他们认为:企业在跨国性的投资活动中,面临各种市场障碍。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使中间产品在企业内部自由流动,形成一个内部化的市场,通过“转移价格(transfer pricing)”使税收等支出最小化。并大大减少在质量和定价等方面的风险。

现有西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某些对外直接投资发生的直接原因和外部表现,然而,这些理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特定时期、特定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得出的结论,难以解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及其发展的规律。例如,基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实践而建立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难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产生的新现象,如许多产品在创新阶段就同时在国内和国外生产。以及发达国家产业间的双向直接投资等。

2从特定角度、对特定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难以解释整个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及其发展规律。例如,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只能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难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以水平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问题等。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的研究

马克思、列宁虽然没有创立独立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但他们的资本输出理论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规律的存在及其作用,必然会产生“过剩资本”。所谓过剩资本。“实质上总是指利润率的下降不能由利润量的增加来抵消的那种资本”。只要为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资本增值而增加的资本,同增加以前的资本相比,只生产了一样多甚至更少的剩余价值量,就会发生资本的绝对生产过剩。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率,资本经常在国内利润率不同的部门间转移,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入利润率高的部门。只要条件允许。这种转移必然会突破地域和民族国家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更为有利的投资场所。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关于“过剩资本”的思想,并结合当时的实际,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输出理论。列宁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家有可能在较长时期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从而加速了“过剩资本”的形成。为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落后国家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先进国家的资本输出准备了条件。

马克思、列宁的资本输出理论描述了他们所处时代资本输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揭示了资本输出的物质基础、根本动因和必要条件。(1)大量产生的“过剩资本”是资本输出的物质基础;(2)追求高额利润是资本输出的根本动因;(3)“有利的投资场所”是资本输出的必要条件。

二、我国吸收外资的现状

(一)吸收FDI总量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的FDI迅速增长。1992年突破100亿美元,1996年达到400亿美元。之后虽然有所波动,但一直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上。加入WTO以后,中国利用外资持续增长,2002年突破5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国家。2004年中国吸引了约606.30亿美元的FDI实际流入,到2.006年中国吸收的FDI达到630.21亿美元。

通过对上表分析。我们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大致呈现上升趋势,各年增长率不一致。这与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与国外资本对经济乐观增长预期有关。说明我国相对国外仍具有利润率优势,国外资本对我国仍保持高的投资预期利润率。

(二)FDI来源地

以2006年为例,对华投资前五位的国家或地区f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202.33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112.48亿美元)、日本(45.98亿美元)、韩国(38.95亿美元)、美国(28.65亿美元),可见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的重要投资者。

(三)产业分布结构

近年来。我国利用FDI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但第二产业即工业部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比例。以2003年数据为例,当年,我国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369.14亿美元,占总量的69%。这说明境外资本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日益把我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加工制造业生产基地。

三、从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我国吸收FDI增加的原因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FDI增加的分析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存在的目的就是取得剩余价值,追求更多剩余价值。我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累积和转移的本质是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虽是用来描述资本主义资本家剥削产业工人的理论,但对判断国外资本投资我国取得投资收益多少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值不高,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国外劳动力工资。除去劳动力成本,资本跨地区、跨部门转移进入我国将可取得较资本在其本国更多的“剩余价值”。

(二)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FDI增加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由于各个生产部门的特点和技术水平不同,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在客观上存在很大不同,有些部门资本有机构成高,有些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有些部门资本周转速度快,有些部门资本周转速度慢。那么在其它条件都等同的情况下,同量资本在各部门就会有不同的利润率。各部门的等量资本获得的利润率不同,就会引起部门之间资本对投资场所的竞争。这种竞争,既表现为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高的部门的转移。也表现为新增资本向利润率较高部门的投入。资本在备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和投入,使各部门生产规模发生变化,不同的利润率转化成全社会一般的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要求各生产要素在各地区和行业间能够自由流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资本有更大的活动性,也就是说。更容易从一个部门和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和另一个地点;第二个条件是劳动力能够更迅速地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生产地点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地点。可见,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描述的是资本从利润率低向利润率高的部门间转移过程,最终使部门间利润水平趋于平均化。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间产业资本的流动,实际上是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国外“潜在利润率”高的部门,是资本产业部门和地点的转移过程。一般情况下,资本是从资本充足国向资本稀缺国转移。攫取地区间利润差价。随着资本流入资本稀缺国。流入国相关产业资本越来越丰富,资本间竞争加剧。产业资本利润有降低趋势。从而与国际资本平均利润差距越来越小,对国外资本的吸引力也将缩小。因此,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即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加剧。使国际产业资本利润率有平均化趋势。近年来,我国积极鼓励和吸引外资的政策,满足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中平均利润形成的这一条件,即资本从一个部门和地点到另一个部门和一个地点的流动更加自由,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少。成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从近十几年来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的比重很大,在第二产业内部,外资主要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集中在纺织业、食品制造业。而外资集中的纺织业、食品制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可见,外资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特点。我国相对于国外资本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具有高的“潜在利润率”。这种资本跨地区、跨部门的追求高“潜在利润率”的流动进一步促使我国吸收的FDI居于很高的水平。

猜你喜欢

利润率马克思资本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2017年1-7月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82%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破解“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
VR 资本之路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