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文画报
2009-05-22柯卫东
柯卫东
画报始创于西方,是晚清时才引入中国的。1890年创刊的《飞影阁画报》发刊辞中说:
画报昉自泰西,领异标新,足以广见闻,资惩劝。余见而善之,每拟仿印行世,志焉未逮。适点石斋首先创印,倩余图绘,赏鉴家佥以余所绘诸图为不谬,而又惜夫余所绘者每册中不过什之二三也。旋应曾忠襄公之召绘平定越匪功臣战绩等图,图成进呈御览,幸邀称赏。回寓沪,海内诸君子争以缣素相属,几于目不暇接,爰拟另创《飞影阁画报》,以酬知己。
它的创办人吴友如是早期画报创办人和新闻画画师,在创办《飞影阁画报》前,为《点石斋画报》作画。在这篇发刊辞中,他明确地说画报是“日方自泰西”。
据史料记录,至少在1876年,上海有一份名为《远东》(The Far East)的画报,每期刊载许多中国和日本的照片及图画,业主和主编名叫J.R.布来克。1895年,在华神父李提摩太写过一份《中国各报馆始末》,其中记北京有英国画报一种、日本画报二种。早期天津也有过一份英文画报《星期画报》(China lllastrated Review),主笔为H.G.W.武德海德,天津印字馆出版。所以。晚清早期,在华外国人就已经在中国创办了画报。这对中文画报的出现有直接的影响。
最早的中文画报是哪一份、创办于何时呢?武越所撰《画报进步谈》(刊于1926年《北洋画报》第六卷首号),认为申报馆于1884年5月8日创刊的《点石斋画报》是中国第一份画报。中国画报史的研究者萨空了撰《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写于1931年),也同意《点石斋画报》是“中国画报之始祖”,但他还提到当时只有耳闻的《小孩月报》。这份月刊创刊约在1874年2月(关于此刊的复杂情况暂不讨论)。然而如阿英所说:“《小孩月报》实系一种文字刊物,附加插图,目之为画报,是不大适当的。”在最著名的《点石斋画报》出版以前,除了《小孩月报》,就目前已知尚出版过《寰瀛画报》(1877年)和《画图新报》(1880年)。关于这几种哪一份是中国最早的画报,一直聚讼纷纭。本文意在阐明此一问题。虽在画报史的研究中,这可能并不是关键的问题,但在其它的研究中,也许会牵连到而需要确定答案。所以,这样的探讨并非毫无意义。
笔者以为,最早的中文画报应当是申报馆于1877年6月发行的《寰瀛画报》。《寰瀛画报》的原件极为罕见。前几年拍卖会曾拍卖过一件,但是将几张图片合订在一起,文字部分阙如,并不是当年的原装订。
《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2002年1月出版)中,《寰瀛画报》有的题名《瀛寰画图》,为不定期刊,1880年6月出第5期后停刊。每期有图8到12幅,图由英国名画师绘,在英国印制后以散页邮寄上海,再由申报馆蔡尔康撰序言并每图加说明。序言和说明以连史纸印(约十余页),以槟榔纸作封面,然后和图画一起装订成册。书名页用楷书题名,上款题卷次,下款题年月及“寄庵书签”四字。《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应是根据画报原本描绘的。
有不少研究文章认为《寰瀛画报》不是最早的中文画报,根据基本都来源于同一本书,即徐载平著《清末申报四十年史料》(1984年出版)。此书第7章谈到《寰瀛画报》时,引用了一条史料,是1879年11月10日《申报》上刊出的“《寰瀛画报》第二次来华发卖”启事:“在英出版之《寰瀛画报》,于今年四月间邮寄上海申报馆代销之英国画八幅,共一万多张,现已售去甚多。兹又续画八幅,仍托申报馆发售。”由此,他得出结论说:《寰瀛画报》是英国托申报馆代为销售,编辑者不是申报馆,所以不能算是中国最早的画报。
《清末申报四十年史料》是一般性的研究资料,作者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的结果,他并不是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笔者在这里要辨明三点:一、英国没有一份叫《寰瀛画报》的画报,每期寄至申报馆的画页,其题材是由申报指定的;二、申报馆是《寰瀛画报》的真正编辑者;三、“代销”的说法不能成立。
1877年《寰瀛画报》第一期还在发售期间,申报馆出版了《申报馆书目》,其中有《寰瀛画报》。它是目前已知最详尽的介绍:《寰瀛画报》一卷:是图为英国名画师所绘,而缕馨仙史志之,计共九幅。一为英古宫温色加士之图,规模壮丽,基址崇闳,恍亲其境;二为英国太子游历火船名哦士辨之图,画舫掠波,锦帆耀目,如在目前;三为日本新更冠服之图;四为日本女士乘车游览之图,人物丰昌,神情逼肖,仿佛李龙眠之自描高手也;五为印度密加普王古陵之图,与第一幅同为考古之助;六为英国时新装束之图,钏环襟袖,簇簇生新;七为印度所造不用铁条之火车图;八为火车行山洞中之图,巧夺天工,神游地轴;另为中国天坛大祭之图,衣冠肃穆,典丽堂皇,此纸篇幅较大,不能订入,故附售焉。阅之者于列邦之风土人情,恍若与接,为构不仅如宗少文之作卧游计也。计每卷一本,价洋一角。
这里,只说图由英国人画,并没有说《寰瀛画报》是在英国出版。考之《启事》所说“在英出版”,其实是图在英国印刷。没有什么史料能证明在英国曾有一份《寰瀛画报》而中国只是把它翻译过来发卖。如果是译本,那就应该写明著者和译者,这在晚清所译洋人著作上,就已经是固定的格式。而《申报馆书目》说的很清楚,是“缕馨仙史志之(画报的文字部分由申报的缕孽仙史——蔡尔康撰写)”。再从已知的第一期9幅图分析,如果是英国出的《寰瀛画报》,目的在于向本国人民介绍世界,自然应多载他国的图片,而不是英国的。但实际是:英国图3幅,印度图2幅,日本图2幅,中国图一幅,火车图一幅。印度当时是英国的属国。所以,这显然是一份向中国人介绍“寰瀛(世界)”的画报,而图绘的内容应是由申报馆指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图片以散页的形式寄来的原因。
据公认的史料,《寰瀛画报》成为一本画报的过程是这样的:图由英国人绘,在英国印刷,以散页的形式寄到申报馆,然后加入中文说明和序文以及外封(共十余页),这才装订成为一本真正的画报。即使英国真有这样一本画报,而图片是从这画报中拆出的,经过了这一过程,也已不复为原来而成为另一本画报。所以这本《寰瀛画报》的编辑者毫无疑问是申报馆。为什么图片要请英国人绘和在英国印刷呢?因为所画的是外国的情景,那时中国人中恐怕还没有既能画,又游历过世界的人才。申报馆1877年时还无力印图画,专印图画的机构点石斋石印书局到1881年才成立。一本书在哪里印刷,由谁执笔,并不能决定它的归属,比如被公认是中国最早期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就是由英美牧师执笔,在英属马六甲印刷的。之所以说是中国的期刊,因为它是为中国的读者出版的。因而,《寰瀛画报》的图虽然是英国人画,在英国印刷,并不意味着不是中国的画报。
我们知道,商业机构的广告一般都会带有生意经,作为史料不能全部据信。且来
分析1879年申报“《寰瀛画报》第二次来华发卖启事”。一般来说,托人销售有两个目的,或赚取利润,或宣扬品牌。从已知的史料看,并无宣扬品牌之意,《寰瀛画报》没有注明属于英国哪个报馆或出版社,“寰瀛画报”四个字也很可能是申报馆起的。至于赚取利润,《寰瀛画报》每8张画为一册,即按一万六千张画算,可成画报2000册。据《申报馆书目》。每册售价1角,2000册为200元。这200元中,除去纸张印刷装订的成本、邮寄费和税,所得利润还需二家分成,有谁愿意远跨重洋赚取如此微利呢?合理的解释是:《寰瀛画报》是申报馆独自策划和编辑的,主要目的不在盈利,而在于试探市场,看看中国的市场能不能接受画报这种外来的形式。
还有一种说法具有影响力。即“报”的本意是报新闻,没有新闻的就不能称之为报。《寰瀛画报》是介绍各国风景和风俗,没有新闻,虽称为报,实际上是一种期刊。早期的“报”和“刊”不易截然划分,统而言之亦非不可。引经据典,纠缠于《说文》或字书中“报”的本意意思不大,只需注意既成事实就可以了。事实是当时许多期刊包括报都没有新闻。《寰瀛画报》刊载各国风俗,正是当时报刊热衷介绍西方文明的风气使然。退而论之,对当时闭塞的中国读者来说也无异于是新闻。
现在可以明晰地说明《寰瀛画报》与《点石斋画报》的关系了。当西方社会画报盛行,并已有外国人在中国办了画报(这些画报是非中文的)以后,申报馆也开始尝试办一份中文的画报。1877年,申报馆的老板是它的创办人英国人美查。美查是个很有眼光的商人,不仅创办了《申报》,还办了点石斋石印书局(出版石印图书及画册)、申昌书局(出版图书)和集成图书局(出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申报馆不仅仅出报纸,还成为一个出版印刷集团公司。《寰瀛画报》是美查办画报的试验品,这个试验品仅出5期,未能畅销。美查在1884年申报出版的《点石斋画报》第一期发刊辞中,谈到中西读者欣赏习惯的差异,应是从《寰瀛画报》的发行受阻中总结的教训。“大抵泰西之画不与中国同,西画以能肖为上,中画以能工为贵。肖者真,工者不必真也。既不皆真,则记其事又胡取其有形胡哉?”他认为“太真”的西洋画法不被中国人所接受,但“不求真”的中国画法又无法描述新闻。
既然试验是失败的,为什么1884年申报馆又办了《点石斋画报》呢?晚清是一个变革的时代,7年以后,社会情形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一、社会上已流行一种图画新闻:“近以法越构衅,中朝决意用兵,敌忾之忱,薄海同具。好事者绘为战捷之图,市井购观,恣为谈助。于以知风气使然,不仅新闻,即画报亦从此可类推矣。”(《点石斋画报》“缘起”)“民智尚未开通之时,绝少社会新闻纸,有之亦殊可笑。光绪年间,有名连仲三其人者,为一贫寒之文人,彼对于社会上发生奇特事件,做成浅俗文字,印刷一纸,并附绘形状于上,趣名曰:图儿,派人分赴各庙会,及人多之地叫卖,每张铜钱十枚。北京每发现奇案,人民皆盼图儿之叫卖。,”(管翼贤著《北京报纸小史》)二、申报馆之专印图册的点石斋石印书局已成立。三、美查吸取了以前的教训,聘请中国画师为画报绘图,这也是以吴友如为代表的一批画新闻画的画师出现的原因。他们的画形成一种新的风格,既有中国画的传统又汲取西画写实的方法。
不可否认,《点石斋画报》的成功是因为它报道了大众更关心、更有刺激性的内容,但也并不限于此。《寰瀛画报》的不成功是来自于它内容平淡和表现方法太陌生。但并不能以此说明它不是画报。
笔者去年买到了光绪三年(1877年)出版的《申报馆书目》,这是申报出的最早的书目。四十八开小本,60页。书前有缕馨仙史(蔡尔康)撰写的《申报馆书目序》,书后有尊文阁主(美查)跋和《菟书附启》。《蔸书附启》是申报馆的一则启事,内容是希望有人能把家藏的秘本献出来出版。序言中说:
迩日申江以聚珍版印书问世者不下四五家,而申报馆独为其创。六载以来日有搜辑,月有投赠,计印成五十余种,皆从未刊行及原板业经毁失者。故问价之人踵相接也。岁丁丑余假馆于尊文阁,暇日主人请撰丛书之目……
据序言,所谓“撰丛书之目”,是美查请蔡尔康将申报此前出版的书收为丛书,仿《四库提要》的样式,编为目录。而蔡氏以为若也以《提要》为名,是对皇室的不敬,故名之为《申报馆书目》(俗称“申报馆聚珍板丛书”)。此书目共收书53种,每种提要由蔡尔康撰,在“图画类”下有《寰瀛画报》一条。可见申报馆也认为它是自己出版的图书,若是替人代售是不会列入书目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