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好好说——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教学有感
2009-05-22刘立峰
刘立峰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四篇文言文虽已教过多次,但当再一次带高一学生研读时,感觉如故人重逢,亲切之余,又多了一份感受:文章除了生动的故事外,更启示我们——有话好好说。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我们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时,适当的讲求说话艺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说话要讲求方法。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尤其在古代,君臣关系很微妙,伴君如伴虎 。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帝王也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允许臣子进谏,但作为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麟,逆圣听,更要讲求方法。在这方面,邹忌和文种给后人做出了榜样。对于“王受蒙蔽”这等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词严的态度,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客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由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以家比国,以小比大,使齐威王欣然接受讽谏。同样,对于兵败会稽的勾践,文种也并没有直言相责,而是以“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郗,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这样精彩的比喻说理阐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道理,从而婉责勾践“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由此看来,说话时运用必要的方法(如比喻)就能生动亲切,娓娓动听,让人易于接受,不至于心怀耿耿。
其次,说话要讲求策略。尤其是谈话双方力量悬殊、陷入僵局时,正确的策略是打开对方紧闭心灵之门的钥匙。在这方面,烛之武和触龙可谓成功的范例。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如何挽狂澜于既倒,说退蓄意来犯之师?烛之武靠的是策略:先是置身局外,“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消除对方的警戒之心;再是抛出“亡郑陪邻论”“存郑有益论”来动摇和拉拢引诱对方;最后提出“过河拆桥论”和“晋国扩张论”挑拨秦晋两国关系。烛之武迂回说理,层层剖析,令秦穆公听来声声入耳、句句动心,最后水到渠成,妙语退秦师,留下春秋外交一段佳话。异曲同工之妙,触龙面对因爱子心切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蛮横不讲理的赵太后,也采用了迂回战术:见面后触龙一问饮食起居,采用缓冲法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为进谏创造了条件;二求舒祺之职,采用引诱法,使其在爱子问题上与触龙产生共鸣,从而解除太后的心理戒备;三论王位承袭,采用直入法,使太后心悦诚服,质子于齐。触龙就像一个高明的教师,欲擒故纵,不断的诱导,不断的启发,却又步步为营,最终大功告成。
追古思今,我们在教学中尤其要讲究谈话的方法和策略,因为教学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面对的学生,如同一棵棵小树,难免有枝杈横生,面对自尊心极强的他们,如何使其心平气和的接受批评,心悦诚服的改正错误,是新时代每一位教师应深深思考的。
须记:有话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