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双元制”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子

2009-05-22杜小强

学周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双元制办学校企

杜小强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将传统的“学科”培训方式与现代化职教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教模式。企业为“一元”,学校为“一元”。“双元制”模式中,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整体的培养目标上“合二为一”,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一分为二”,表现出明显的“双元”属性。这种模式把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达到培训高水平职业人才的目标。这种职教模式为德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德国制造”享誉全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双元制”职教模式具有教学活动同生产紧密结合、企业广泛参与、充分体现职业性等三个典型特点,其实质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当前结合我国国情,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逐步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上来,是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性的关键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优越性

1.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提高职业学校专业规划和课程设置科学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由原来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按行政强制接受毕业生就业,转变成了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下,企业按自己的标准选择性接受毕业生就业。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职业学校无法改变企业内部的用工要求和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校企合作就促使职业学校主动适应企业要求,找准自己在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按照“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安排模式,重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到真正的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成果经得起劳动就业的评价。

2. 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传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依然归属于传统的学科教育,缺乏对人的技能培训、人的素质的全面塑造,满足不了市场经济下运作的企业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施校企合作职教模式,学校按企业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科学设置课程、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塑造,使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3. 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缩缺工作实习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顶岗实习,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工作过程中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和创新改革气息的熏陶和洗礼,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更重要的是实习学生在与一线师傅的共同劳动过程中,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了对所从事职业的理解,便于找准自己的位置,培养从岗位做起、从基础做起及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大大缩短工作实习期。

二、校企合作的几种途径

1. 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德国“双元制”中,作为重要“一元”的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重要责任。我们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这种职教模式,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是无法实施的,必须采取多种方式促使和吸引企业参与其中。一方面通过立法、宣传引导及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充分突出职业性特点,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来吸引企业。如果企业对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在这里能得到满足,就有效避免了企业对专业人员的“高消费”。企业从校企合作中切实受益,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自然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

2. 学校、企业、社会三结合,建立办学指导委员会。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要围绕企业的要求和需要,就要在学校办学的重大决策中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建立由学校、企业 、社会各方面富有办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人员组成的办学指导委员会。学校应在制度上保证学校办学方面的各项重要决策,如办学定位、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大纲制定及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师资培训等均需委员会批准。办学指导委员会中相当一部分成员来自企业和社会,可保证学校的教学能力紧跟社会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教学内容能切合企业实际和要求,同时根据企业技术进步和现状,促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从根本上保证职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3. 建立教师的校企轮岗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基本建设,对学校教研教改和各项工作的进行起着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保障作用。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所从教行业的职业实践经验;必须具有从事跨学科的特殊教育能力、环境教育能力、职业意识和道德的教育能力;必须具备从事职业教育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必须具备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必须不断地了解从教行业的发展动态;必须要不断地把新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要达到以上要求,就要建立教师的校企轮岗制度,培养符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学校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去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教师可在企业的一线参加生产劳动,也可安排在技术或管理部门,还可参加企业的某些项目开发和研究工作。这样,教师本人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可以得到充实、提高和更新。同时,还可把生产中最新的技术带回学校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4. 主动适应企业需求,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培训。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但职业培训是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岗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从而使企业竞争力更具持久性、稳定性。职业学校所具有的教学软硬件方面的条件在满足企业对职工培训的要求方面有明显优势。学校可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后勤保障等系统服务,也可按企业要求进行“个性化”、“订单式”的培训。这样,校企双方通过合作达到了互补双赢,拓展了校企合作空间和领域,调动合作积极性。

5. 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实习就业直通车。学校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直通。学校根据企业培训要求和教学计划大纲组织教学培训活动。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要求、生产产品和福利待遇等情况,使学生对企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日后尽快融入企业生产生活中做好铺垫。企业定期检查学校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掌握学生学习成绩和操行情况,为保证企业用工质量打好基础。这种订单式的培养培训模式,确保合作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整个管理中,可充分保证企业要求的落实和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有效促进学生劳动就业的需要,也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目前,国内一些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借鉴“双元制”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和探索,已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收到了明显效果。可以预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教模式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双元制办学校企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