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论文成为中小学教师晋职的绊脚石
2009-05-22陈莉
陈 莉
《中国青年报社》通过腾讯网,对51488名教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7.6%的教师认为职称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繁重压力,19.7%的教师认为发表科研论文给他们造成了重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理事长吕敏说。“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必须发科研论文引起的争论由来已久,是老问题了,但是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为论文而论文。造假的老师越来越多。”
父亲在小学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临近退休了,依然没有获得高级职称。每每言及此事,年近花甲的老人都有些愤愤不平。除了众所周知的“关系”“猫腻”之外,一个论文的硬性要求,成为倔强正直了一辈子的老人晋职的绊脚石。听父亲说,同一个学校,同时开始教书。又是同龄人,因为职称不同受到的待遇相差很多。造成有的人为了获得高级职称,不惜在论文上造假——什么花钱雇枪手,跟编辑拉关系,买版面,把别人的文章李代桃僵,窃为己有……而不精于此,或者说不屑于此的父亲,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龄人。甚或小自己十岁、二十多岁的同事一个个晋升为高级教师。自己则在小教一级的职位上“一劳永逸”。
我于是在琢磨,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为什么非要有论文呢?
记得前不久,媒体报道说。武汉黄陂3位农民,虽然没有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没有发表论文,却凭实力和能力拿到了高级职称,成为武汉市首批获得职称的农民。参加答辩评审的14位评委都说:他们是在给我们上课,他们的成果不比一些论文的价值低。有论者据此发问:“评高级职称,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并得出“对人才的评判,一定要重能力、重实用。切忌重学历、重资历”的结论。
农民评高级职称的瓶颈都已经打破了,但在全国很多地方,中小学职称评定中论文“硬杠杠”仍然顽固地横在教师们的心头,让人匪夷所思。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理事长吕敏说,“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必须发科研论文引起的争论由来已久,是老问题了。”但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没人管,就一直没有破解之策?
中小学教师不是理论工作者,不是科研人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安心把孩子们教好,给国家培养人才。有时间总结一下教学经验固然好,但也不一定非要发表论文。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工作心得、教学体会等。实际上完全都可以作为评定参考。
据悉,青岛市去年1月出台了新规,教师没论文也能评职称。海南省也决定。从2008年起,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论文不再作为硬性规定。
青岛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王修林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应该淡化论文。强化教学。”希望其他地方主管教育的领导,也都多琢磨一下王副市长的这句话。不要人为设定条条框框。让一个不务实的论文,拒中小学教师于高级职称大门之外。“让老实人吃亏”,制造没必要的利益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