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尝试
2009-05-22陈伟坚
陈伟坚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应冲破农村的一些客观因素的枷锁,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把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写作的素材
常言道:“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流之不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我们可以让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田里的劳动,让学生们从劳动中吸取有趣的生活素材。还可以因势而导,利用课外活动课等时间多带学生到学校周边的环境中去感受优美的农村风景和浓厚的乡村气息。这些自然资源,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老师把这些素材引入作文教学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巧妙地组织形式各样的活动,丰富校内生活。比如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性活动。如朗读比赛、故事会、命题演讲会等,或让孩子们观察课间操场上的沸腾场面,欣赏花坛中各种各样的花儿和枝繁叶茂的果树……这些活动,引领着学生走进生活,不但教给孩子们观察、立意、选材的方法,而且能提供多渠道的信息源,从而丰富写作素材。
二、充分利用教材,培养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的文章多文质兼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方法,经常鼓励学生背诵记忆,并在作文中应用,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
另外,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可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并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积累写作素材。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融入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激活学生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想象,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激发其相关想象。如要求学生对“未来的——”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农村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童话故事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了。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例如现在的汽车,消耗汽油,排出的废气污染环境,并且载人数量有限,我们可设想一下,未来的汽车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不排放废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载人的数量……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课文内容、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想象途径。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先让学生自己组织文字说说青蛙跳出井后会怎样,在经过整理,形成了这样的思路:青蛙跳上井——看到景物——再次与小鸟对话。教师再引导展开想象续写,通过续写,既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又培养了同学们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四、鼓励学生勤于练笔,养成主动习作的习惯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当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之后,经常练笔,习作就会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一种内在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练笔不一定要写整篇文章,可以是写一段、几句甚至一句话,只要能运用到刚学的知识或刚懂得的道理就行。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写随感,即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题材,大力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事,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学生明白作文同说话一样,也是为了交流,是用书面语言把自己的情感告诉别人。如果能这样培养学生,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是非分明、情感鲜明、敢写真话、敢抒真情的优良作风。教师在拟定作文题目时,也要先考虑作文的对象——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宽题目范围,让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想碰撞。让作文更具有个性色彩,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总之,农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题库,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宝贵素材资源。只要我们能用智慧的双眼把这些宝贵资源带进作文课堂。用我们的双手搀扶农村小学生稚嫩的小手淌过作文的河流,就会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责编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