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发展须“返本开新”等9则
2009-05-22
现代学校发展须“返本开新”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日前撰文指出,“返本开新”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学校必须厘清历史脉络,总结发展过程中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保藏并丰富学校文化,定位核心价值,探索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方式,才能探寻到学校正确的发展方向,确定当前的发展战略和策略。
小学校长应克服浮躁心理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认为,小学校长应该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不同家庭和社会背景、不同性格和天资、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优点和缺点的学生,因材施教,保证教育公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和成长,让不同出身、相貌、性格和天资的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她希望每位小学校长都能克服浮躁和虚荣,安安静静办学。
区分输赢的教育是“反育人”
“赢在起点”是近年来非常时髦的一个教育词汇,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追求学校好坏的教育其实是一种远离平民教育的身份,而获得了某种身份,也就获得某种社会特权,这种教育规则导致教育不公平。所有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努力,受制于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人们只看到了教育中的“赢家”,却很少把目光投向“输者”。所以。只有推进教育公平和平民教育,教育才能真正起到育人作用,而不是反育人。挫折教育不能滥用
一些学校在所谓的挫折教育名义下。忽视孩子的承受能力,人为地制造障碍,长期让学生去体验失败。时评作者谢明史认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无可非议,但实施挫折教育要把握分寸。如果“操作”正确,“挫折”能磨炼孩子意志、激发孩子上进心;而“操作”失度,就有走向谬误的危险。殊不知,让学生一次次饱受失败的痛苦,结果只能使其失去自信,失去进取的决心和力量。
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伍芳辉认为,师生之间视角的差异决定了老师和学生在很多情况下存在不同心态。如果老师和学生的视角不同,对学生的指导就不能落到实处、不能触动学生。老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老师首先要非常诚恳地和学生进行交谈,与他共同确认理想,坚定信念,并相信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育既要扬长又要“促短”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心理系副教授伍芳辉指出,要注意扬长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在班内展现长项的机会,并发现长项中与学习相关、可以促进学习的有效因素,把长项中的强势运用到学习中。同时,要注重“促短”,就是要把学生的长项和弱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长项介入到弱项学习中,如利用音乐的节奏背诵课文,利用身体姿势学习字母、文字等等。
给学生鲜活的科学知识
《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总策划、编审曹成章先生指出,我国的科普教材编写需要吸收外国先进的经验。只有当学生把阅读教材变成了一种享受时,学习才会变得趣味盎然。鲜活的科学前沿知识既容易懂,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们像侦探破案那样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科学家就是在这样的路径中产生的。
让多动症孩子尽情“动动”
江苏省中医院儿科多动症专科朱先康副主任医师认为,让多动症的孩子尽情“动动”,能达到“以动制静”的作用。多动症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与目前中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学习压力有关,原本天真烂漫的童年被无休止的学习所取代,使孩子天生好玩的个性被压抑。多动症的孩子精力过剩,家长可投其所好,假日先安排把作业做完,再好好地让他发泄,这样上课才能安静下来。
家长应与孩子平等沟通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刘小林指出,“愤世嫉俗”是青少年的常见心理现象。因为他们刚脱离懵懂,开始形成自我价值,但又因经历不足,内心充斥着理想和现实的撞击。由于现实和期望值太远,他们一旦接触到社会陋习和阴暗面,就会感到失落、挫败,甚至产生强烈抵触。他认为,对等这种“特殊少年”,家长应放下权威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平等沟通;学校要加强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心理成长。
(摘自于《现代教育报》、《科学时报》、《健康时报》、新华网、中国教育网)
(责编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