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方式浅探

2009-05-22高智明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研究性主体课文

高智明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突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是在基于尊重学习主体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学习是对语文教学重新思考后的深入理解。

一、尊重主体是前提

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可见,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已是时代的必然。而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为我们医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这一痼疾提供了良药。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是从广义而言的,它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终身学习奠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以往“授—受”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创建氛围是基础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可以用“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让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盎然地深究其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这样就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教学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教学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如在教授《变色龙》一文时,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呢?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呢?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就因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呢?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呢?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文章的重点难点很容易就被学生掌握了。

三、教法创新是保障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不断探索;应当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他们摆脱尽信书本、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应当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考,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从授课上,应留给学生教学活动的空间、时间。如果可能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话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评述性问题等等。这时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学生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语文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甘肃省永昌县河西堡中学(737200)

猜你喜欢

研究性主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