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份曲折 添一番情趣
2009-05-22柳爱娟
柳爱娟
对写法是诗人采用逆向思维,通过转换角度,从对方着笔,用客体凸显主体,曲折有致地抒发深挚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可以弥补直抒胸臆的不足,沟通主客双方情感,形成情感的双向交流。它能极大地增强抒情力度,丰富诗歌的意境,强化诗歌的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
一、“我思人”与“人思我”
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诗人却撇开自己,不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借助于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我思人”的情感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而获得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无限的回味与遐想。如: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沈德潜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正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写法”。浓厚气氛的除夕之夜,诗人把自己包围在寒灯只影的旅馆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那种孤寂凄然之感“挥之不去,招之即来”——客心何事转凄然?接下来,诗人并没有直接倾吐他此刻的心情,而是荡开一笔,从对面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夜……“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中增添新的白发。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中表现。诗人采用对写法,将“我思人”写成“人思我”,通过除夕之夜抒写了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完满地表达了主题思想,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正如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所说:“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在表现思乡怀人主题的诗词中,对写法的运用比较广泛,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白居易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李白的“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苏轼的“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等等。这种手法将诗人要抒发的感情表现得委婉蕴藉,曲折有致,意味深长。
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物)
本想表达对某种事物或人的情感,诗人却故意撇开自己,在具体表达时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移情于景(物),从而更深更真地表达作者对此景、此事、此物、此人的情感。如:
平蔡州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平蔡之役原是雪夜奇袭,正好至翌日晨鸡啼鸣而奏功。雄鸡一唱天下白,隐含官军克复蔡州城后人民重见天日之意。次句“城头鼓角”四字说到了平蔡州的战事。这次战役是奇袭,叛军猝不及防,在睡梦中就被解除了武装,敌我双方没有经过激烈的厮杀,而李愬又极富指挥才能,城破以后号令严明,一无所犯,所以连善悲的鼓角声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和平”了。开头两句用常语写奇袭,而务于字外着力,看似平易,其实笔运千钧,而又能举重若轻,不同凡响。淮西藩帅叛乱达三十多年之久,唐王朝发动多次征讨,都以损兵折将告终。李愬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平蔡。按照常情,“攻城以战,杀人盈城”,平蔡之战,却几乎是兵不血刃,简直是个奇迹。刘禹锡不去正面描写奇袭的险艰,也不去正面描写李愬的智勇,而是竭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这样写,把神奇包含在平凡之中,不着“奇”字而奇迹愈显,取径之曲,全在借端托寓。《艺概·诗概》中所谓“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这两句适足以当之。
通过景物描写,从对面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诗歌较多,如王昌龄的“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就是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难以摆脱愁绪。诗人从视听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从景物描写表现惆怅别情。再如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静”, 与上联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文似看山不喜平”,对写法正是通过虚实结合,双向凸显的构思方法,使得文章婉转有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中学语文组 (22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