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阅读命题的新趋势

2009-05-22祝泉洲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银匠人物形象考查

祝泉洲

纵观近两年高考语文文学作品类阅读试题,2007年有两个省份(湖北、宁夏)涉及到小说的考查,2008年扩大到4个省份,宁夏、广东卷为选考题,江苏、浙江为必考题,因此,小说的考查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文学作品类阅读考查的一个新趋势。

【考情分析】

2007、2008这两年的6套小说阅读题,选材涵盖古今中外,中国古代一篇(2007宁夏),中国现代两篇(2007湖北、2008江苏),外国三篇(2008广东、2008江苏、2008浙江)。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兼顾客观题,考查内容涉及到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形象、主题等方方面面。

【课标链接】

《考试大纲》并没有对小说作单独的说明,现把《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引述如下: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备考指津】

要做好小说阅读鉴赏题,必须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对小说的基本要素进行鉴赏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的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结构、语言和主题等方面入手。

一、小说情节的鉴赏

情节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事件,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有的作品兼有序幕和尾声。情节是组成小说的主要部分,鉴赏小说情节,要抓住情节的线索,分析其对人物形象、主题所起的作用。

1.分析情节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

情节构成作品的基本矛盾冲突,情节从发生、发展到结局,前后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又构成贯穿作品的线索。因此,情节在推动故事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有铺垫、过渡、照应、悬念、波澜等,分析时应从这些角度加以考虑。例如2008江苏卷第12小题: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分析:解答此题,只要注意到小说情节相辅相成的特点,明确情节前后勾连、铺垫、照应等作用,就不难答出。再如2007宁夏卷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亦是从情节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角度命题。答案为: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2.分析情节对人物性格暗示的作用

情节在推动故事发展的进程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重要的烘托暗示作用,所以,鉴赏情节应该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情节烘托表现了人物的何种性格。例如2008江苏卷第14题: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原文中的细节描写,侯菊“要把花轿变成新的”可见她早有打算,然后改装、出租花轿等情节均能鲜明表现其性格特征,分析时应紧扣这些情节。2008宁夏卷第11题多项选择题也是从原文中提取情节,然后从情节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角度设计选项。

3.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除了反映人物的性格外,还担负起反映主题的任务。例如2008广东卷第16题: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

答案:首先父亲需要我替他送食物,我是父亲的精神理解者和支持者,我还是父亲理想的继承者,所以孤独的父亲需要我。

分析:解答此题,要理解小说“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这一主题。父亲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源于他对尘世的超越。父亲需要我是双方面的,不仅仅是我给他提供必需的食物,更重要的是我能够从精神上理解支持他。

二、人物形象的鉴赏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成部分,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描写、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角度入手。

1.从肖像、言行和心理描写来鉴赏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白,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外现,心理活动更是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鉴赏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要素。例如2008江苏卷第13题: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一处是心理描写(“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一处是语言描写(“老了!糊涂了!”),透过这些描写,再联系主人公中年丧妻的经历,就不难得出此题的答案。

2.从人物个人背景及所处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人物

小说里的人物,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的典型人物代表,鉴赏人物,应结合人物个人背景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否则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例如2007宁夏卷第14题: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答案: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分析:对林冲的性格和心理剖析,首先考虑北宋末年的吏治腐败这一背景,不难看出此时的林冲性格中隐忍的一面,其次是他的个人背景(教头、配军两种身份)造就了此时的他复杂的性格和心理。

3.综合人物活动情节总体分析

情节是推动人物活动的载体,要想对人物形象进行全面把握,就必需综合人物的所有活动情节进行分析概括,这样才能总结出一个完整全面的人。例如2008年广东卷第17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分析:不难看出,此题答案是联系整个故事的情节进行概括的,题目中所谓的“结合作品”,实际上就是提示考生要整体把握。

4.次要人物的鉴赏

在一些小说中,一些次要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且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他们或对小说的主人公起到烘托陪衬作用,或是事件的见证者起到线索作用,或对主题有揭示作用,等等,分析时要综合考虑。例如2008浙江卷第21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答案: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的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再如2008江苏卷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明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分析:这两道题均是对小说中次要人物的鉴赏,考查的是对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小说的艺术技巧、人物的主次和明暗的关系。

三、环境的鉴赏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场所,作为三要素之一,在主题的暗示、人物形象的烘托、情节的推动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对人物形象起烘托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与人物的思想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人物形象起烘托作用。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分析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分正面的和反面,或称正衬和反衬。例如2008浙江卷第19题:指出第五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时应注意联系人物的命运和环境间关系。

2.对小说氛围起渲染作用

小说中的人物活动和景物有密切关系,景物描写往往带有人物感情色彩,构成环境氛围。环境描写对小说的氛围能起到渲染和强化作用,其作用有创设环境气氛、渲染人物情感和显示时代特征等,分析时可从以上角度考虑。例如2007湖北卷第16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答案:1.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2.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3.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对小说氛围起渲染作用,解答时要从环境氛围的角度拟定答案。

3.对小说情节起推动作用

小说中的人物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行动,而特定的环境又反过来作用于人物,使人物做出相应的行为,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因此环境对人物行为及情节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在许多小说中都有体现。例如2008年宁夏卷第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答案: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时应结合其对小说情节起推动作用。

【命题展望】

综合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今后小说的考查可能出现以下趋势:

1.考查的对象涵盖古今中外,尤其是外国短篇精品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2.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也有可能附带选择题;

3.能力考查涉及到小说鉴赏的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有可能成为考查重点,“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将在考查中有所体现。

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236600)

猜你喜欢

银匠人物形象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肖氏银匠百年传承 经典再现火爆招商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银匠和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