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策略刍议

2009-05-21高兴建

科教导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教师主导教学实效探究能力

高兴建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科特点,体现学生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实践探究潜能、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思维创新水平,实现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提升。

关键词教学实效 教师主导 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在初中阶段各个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和广泛应用,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不再是过去那种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忽视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品质培养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以提升学生学习活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新型教学理念。目前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数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得到增强,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学习技能,从而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答、形成学习技能和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保持一颗轻松愉快的心去认识数学,提供每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时机,激发学生主动体验数学知识内涵的探究潜能,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能和学习品质的提高。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和感受到这一点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现在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谈谈本人一些浅显的看法和观点。

1 增强教师教学活动主导作用

随着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运用,但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进行很好的显现和发挥,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重学生主体作用、轻教师主导作用”的顾此失彼现象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学习知识和合作讨论探究知识,为学生进行质疑、探究、讨论问题提供适宜时机,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激发。例如,在进行复习课的教学时,教师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归纳,不进行一定的引导,学生很难找出本章节数学知识内在关联性,出现所归纳的数学知识体系不完整、不全面、不严密。这时教师就要迅速做好补充和引导工作,进行适时讲解,发挥教师组织、指导、协调的作用,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提高复习效率。

2 注重激发学生实践探究潜能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学科,它在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通过自主解决问题所形成的直接经验是间接获得解题技能的4-6倍。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切实抓住学生善于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这一特点,提供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教授学生进行实践动手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探究实践的乐趣,实现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的提升。如在进行“二次根式”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要求学生解答“x取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1)√x-3(2)1/√x-1”问题时,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求二次根式有意义的取值范围,对于含有分母的,需要注意分母不为0这一特殊情况,这一注意点,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学习、情感交流、观点互通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能够具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好态度,对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之当前,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处在特殊时期,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会在外界的影响下产生很大的波动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积极因素,联系课堂教学内容,深入学生中间,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如在讲解“判断x=2,y=1,是否是方程组3x-y=5(!),2x+5y=7⑵的解”这一问题时,教师故意首先进行解答,设置问题陷阱,将x=2,y=1带入到方程组⑴中,发现左右两边的值相等,从而确定x=2,y=1是方程组的解。这时,有的学生思考后,指出x=2,y=1只能满足方程组⑴的解,但将x=2,y=1带入到(2)中,方程左右两边并不想等,所以x=2,y=1不是方程组的解,从而对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不同方程式的要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通过这种设置问题陷阱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来源于生活,又时时处处服务于生活”的特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生存的能力,做实用性的人才。”新课程标准不仅指明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更指出了当前学校人才培养的教育方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这一教学目标,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积极提供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时机,提高学生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出示了这样一道生活实(下转第69页)(上接第66页)际问题;“某中学足球比赛共比赛10轮(即每队均需比赛10场),其中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向明中学足球队在这次比赛中所负场数比踢平场数少3场,结果共得19分,向明足球队在这次比赛中升了多少场?”这时,让学生自己答题,教师做好指导,学生通过思考,发现题目中的条件关系,得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其解题过程如下:解:设胜了x场,踢平y场,则得出x+y+y-3=10和3x+y=19,解得x=5,y=4,答,向明足球队在这次比赛中胜了5场。通过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5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水平

创新思维学生学习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水平的显著标志,是一个国家和企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开放性习题的训练,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甲、乙两车相距65千米,两车同时同向而行,4小时甲车能够追上乙车,已知乙车的速度为20km/时,求甲车的速度?”的问题,在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后,教师又将该应用题进行了如下变式:(1)甲乙两车相距65千米,甲车的速度是40km/时,乙车的速度是20km/时。如果甲车先走30分钟,乙车再开走,乙车要出发多长时间才能实现两车相遇?(2)甲乙两车相距65千米,甲车的速度是40km/时,乙车的速度是20km/时。如果乙车先走30分钟,甲车再开走,甲车要出发多长时间才能实现两车相遇?(3)甲乙两车相距65千米,甲车的速度是40km/时,乙车的速度是20km/时。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距3千米?(4)甲乙两车相距65千米,甲车的速度是40km/时,乙车的速度是20km/时。两车同时同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距6千米?学生在解答这四种不同变式的过程中,对相关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了巩固,思维发散性水平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纲要.

[2]李龙.中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

[3]石伟松.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改革浅谈.

猜你喜欢

教师主导教学实效探究能力
阅读教学不能轻视教师的讲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探究阅读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