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音乐专业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009-05-21张志英

魅力中国 2009年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理念意识

张志英 王 吟

摘要:从分析音乐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提出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阐发了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发展完善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音乐专业教学尊重个性教育理念

音乐专业的学生作为学校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个性特点在他们身上比其它专业的学生表现得更加突出,有时会表现出非规范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尊重学生个性开展教学工作,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从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从“神化”教育转向“物化”教育,进而走向“人化”教育的过程。与此相应,教育理念的发展体现为从“崇拜”教育转向“占有”教育,进而选择了“尊重教育”的理念。尊重教育不仅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艺术需要激情,艺术需要灵感,艺术需要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只有这样,艺术才具有生命力,才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是基于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个性培育、发展与张扬过程。“个性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者来说,从平等、公正的角度来构建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是科学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一、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

音乐专业的学生作为高校中富有个性的群体,他们身上既体现出现代大学生的共性,又因专业的特殊性而表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这决定着他们对现实的态度、趋向、选择以及行为方式上区别于他人的鲜明特征。总的来说,他们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与其它专业的学生相比,以下几种现象表现得较为突出。

1专业意识强,基础意识弱。

2本位意识强,集体意识弱。

3表演意识强,文化学习意识弱。

二、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按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是在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需要,仅次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材施教”,做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这些都是尊重学生个性、尊重教学规律的光辉思想。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打破应试式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种种限制,以人为本,还学生一个自由、自我的学习天地,并将这些个性引导到有利于学生成才、为社会服务上来。

1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音乐是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热爱音乐,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对于艺术内涵的理解表现出来,得到公众的关注和认可。但他们在生活中,有自由散漫的现象,学习中对专业基础课重视不够。针对这种情况,要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实践活动中表现自我,实现自我,锻炼自己,加强纪律观念,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奋发学习,增长才干。

2实事求是尊重个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一直难以认同,教育者往往习惯于将普通专业学生的教育方法简单地移植到这一特殊的专业,未能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其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不能照搬照套旧的模式。就哲学的层面上说,要承认客观存在,一方面要依据其个性发展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将科学技术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新的教育理念引人到教育中来,使学生的专业得到充分发展。

3因材施教发展完善

“以人为本”是教育应遵循的理念,在尊重音乐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更要尊重他们依据社会需要、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兴趣、爱好,对于教育的内容、专业、方式、途径、手段等方面的自由选择,做到因材施教。

音乐专业的学生或歌、或舞、或奏,各有所长。在对专业不同、层次不一的教育对象实施教育时,就要充分了解被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掌握其长处和不足,根据其个人性格特点和爱好,制定好个体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规划。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平等地对待学生。多些激励和表扬,少些批评,以灵活性代替统一性,不断寻求音乐专业学生教育工作的新切入点,运用适当的载体形式,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理念意识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用心处事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