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千方百计促学生就业
2009-05-21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
鼓励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
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
大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积极有效应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教育部高度重视,积极作为,成立了由部领导牵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提前召开了2009年全国高校就业工作会议,进行紧急动员和全面部署,下发了应对当前形势的专门文件,充分挖掘教育系统自身的潜力,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并建立高校毕业生补充农村教师岗位的长效机制,今后各地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特岗计划服务期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期满享受升学优惠政策;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毕业生,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职学生可免试人读成人本科;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享受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鼓励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纳入工龄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从2008年起,国家征兵的重点转向各级各类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除享有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及优待安置政策外,还享受提前预征、返还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优先选拔使用等政策。在考学升学方面,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士兵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时,优先录取;退役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部将在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适度增加工学等相对紧缺和应用性较强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更加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加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同时,教育部将适当扩大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规模,适当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本科二学历规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一是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都要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要达到1:500的师生比,就业经费要占到学费的1%,全面实现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并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四化”要求,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二是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课程安排不少于38学时。三是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信息服务。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www.ncss.org.cn)将为2009届高校毕业生举办20余场网络招聘活动,并将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为2009届毕业生举办“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周”等一系列行业性、区域性联合招聘活动。四是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就业政策宣传,以帮助毕业生尽快了解促进毕业生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内容。五是强化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学校特别要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汶川地震灾区生源毕业生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路费、通讯费等求职补贴,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大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针对当前形势,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采取多项举措大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一是紧紧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教学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必要的专业培训。二是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三是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高职院校要普遍实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要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