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创新与我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009-05-21刘晓波
刘晓波
一、引言
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詹姆斯克特教授认为,在具有强力型企业文化的企业中。员工们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念,通过经理人员的积极协调和组织,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将会有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但是,这是在企业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经营环境的需求相一致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否则,这种强力型的企业文化甚至可能导致明智的管理者做出具有破坏力的行为,就会不断地削弱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能力。因此,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其经营环境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使企业的价值观念符合外界环境的变化,与之保持协调一致。以此规范、激励全体员工的行为。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成为企业中最主要的资源。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知识的传播、运用和贬值的速度加快。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抓住机遇。运用知识创造更多的机会,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面对剧烈的环境变化,紧抱住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事方式不变必然危及企业的生存。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开放性、全球性、竞争性的国际金融环境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进行相应的改组、改制,以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得住、立得稳、发展得好。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银行业改革中却存在一个被普遍忽视的而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许多银行企业在建立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同时。较少注重进行相应的企业文化创新与构建。不可否认,改制改组、制度建设等工作对增强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我们的银行企业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风貌、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层面上不进行相应的变革,那么制度、机制的改革所产生的效能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据专家预测,继第三次浪潮一一信息潮的冲击后。企业文化将是企业面临的第四次浪潮。”因此,我国银行业在加强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锻造自身的“文化力”。打破现有的思维定式、经营模式,树立新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建立新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加快培育与国际接轨且又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银行企业文化,以尽快提升我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
二、银行企业文化与银行核心竞争力
(一)银行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
文化是指一系列制度、规范、准则、习俗、思想意识等的总和。文化在企业中具体地表现为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复合体。精神文化作为观念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的制度文化,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物质文化层面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外在表现,是指企业的环境、条件、设施、形象性等可感要素的总和。
银行企业文化既具有企业文化的共性。如社会性、民族性、传统性、渗透性等特征。更具有银行企业的个性。首先。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防范控制金融风险是其主要任务,因此,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风险文化的特征。其次,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其企业文化又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再次。商业银行是面向群众的窗口行业,企业文化具有服务文化的特征。银行企业文化作为在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金融管理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部门企业文化理论,是对原有的银行管理理论与运作模式的总结和创新。它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现代银行业企业的运作,把银行的经营管理置放在企业文化构建之中,深刻洞悉到现代企业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于与经济力、政治力并行的“文化力”的较量。
(二)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提出的,指的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它具有差异性、价值性,积累性和不可模仿性的特征。银行企业文化完全符合核心竞争力的以上特征。第一。银行企业文化是融知识与资产为一体的文化体系,是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其独特的竞争素质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第二,它具有客户可感知的价值,优秀的银行企业文化既能服务顾客也能创造顾客。而所有的“商业目的只有一个站得住脚的定义,即创造顾客”。第三。它的影响可以覆盖于商业银行多个产品和服务之中,能为银行进入其他的潜在市场提供条件。实现最大限度的范围經济,即具有可延伸性和积累性。因此,银行企业文化本身就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提升和巩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三)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银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尽管也在一些银行中进行了初步尝试。但从整个银行业的现状来看,却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模糊。不少银行尚未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少银行特别是基层银行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银行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等等。这一切,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实际的经营管理成为好似互不相干的两张皮。(2)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化行为。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摘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企业文化的建设机制和专门从事企业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机构。(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合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基层一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看做工会等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4)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的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银行业特色,缺乏本单位个性。(5)普遍存在着舍本逐末的倾向。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但一些单位在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时。只是一味地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来看待,导致企业文化的建设,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内在还是依然如故,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从银行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来看,现阶段要提升我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建设企业文化的问题,而是如何建设的问题。即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如何进行创新。因为“银行新型企业文化……造就了银行引人注目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