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中要重视情感管理
2009-05-21胡春贞
胡春贞
一、情感管理的内涵
情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惧、爱、恶等。而情感管理是在组织中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因素,尊重理解人,通过适当的方式使人产生对组织、工作、人际关系的正面情感反应,从而使人更易于接受制度的管理,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彼此互为命运共同体,从而使被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可以说,情感管理的根本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感情,不断加强管理者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方面的双向沟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服从规范,接受管理。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化解消极性和对抗情绪,使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达到实现人本管理的目的。
二、情感管理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情感管理提倡的是关心人、爱护人、安慰人、激励人,营造和谐温馨的组织气氛,改善人际关系,满足个人前途发展需要等。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管采用什么手段,管理的核心是人,即学生,管理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管理中要真心地把被管理者视为上帝,使被管理者的人权、人格和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
2.效益原则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效益,情感管理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工作的顺利发展,提高管理效率。情感管理的终级目标应是:学生情绪良好,积极向上;学生的需求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十分高涨,从而促进学校组织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3.控制原则
运用情感管理时,需对情感管理的范围、程度有所控制,滥用情感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讲情的管理,容易使老师丧失原则性,最后会导致混乱和矛盾,导致感情的涣散与破裂。尊重、信任、沟通、鼓励都应建立在学生对组织的尊重和贡献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学生的情绪、需求、积极性做准确分析,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该调整的就调整,不可失去控制,无原则地应付。
4.整体性原则
学生人数众多,反映出来的情感千姿百态,理顺学生的情绪,培养健康的情感则需顾全大局,着眼普遍性问题,不能为某些少数学生情感的满足而打击、压制多数学生的积极情感。老师进行情感管理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准则,平等适用全体学生,不可偏颇,否则会导致评价标准不一,情感投入或泛或缺,不利于学生的内心认同感。
5.适度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心理机制就是管理者善于自我暴露,显示积极、肯定的情感,从而引起被管理者的情感共鸣或移情。但是,管理者情感暴露的程度和速度要恰当,即自我暴露要讲内容、讲时间、讲场合、讲对象,否则就会使管理对象感到无聊,甚至厌恶。
三、情感管理的作用
1.增强师生间的凝聚力
情感管理能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使大家能坦诚相待,给学校创造一个团结互助、以诚相见的工作环境。情感管理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信任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流,它的流动往往始于以自我价值感与目的感为基础的自信,并以此为圆心向外扩展形成一个个信任环。信任是将师生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构成组织强大凝聚力的基础。
2.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创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是做好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今天,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师生加朋友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着完全一样的人格价值和人格尊严,这决定了教师管理学生的工作要在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中才能收到效果。缺乏一定的感情基础,教师讲的道理再对,学生也会不愿听,产生逆反心理,工作难以收到成效。因此,工作必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进行。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教师在情感管理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证明真情的存在,使他们感受关爱,并对社会充满信心。情感和道德上的无知是不道德行为的根源,学生情感上的冷漠,将必然导致其思想道德上的失足。因此,情感管理能促使学生更快地成熟起来,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提供条件,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利用情感管理,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增强学生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学生“情商”增强后,情感体验将更为强烈,其创新能力也会大为增强,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会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确立学习目标。
5.化解矛盾和冲突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面对学生的牢骚、不平、甚至辱骂,教师切忌不加理睬,而要用情感来迅速化解,要做到倾听不发火、处理不偏倚,以情动人、以情服人,用真诚去化解抱怨和矛盾,换取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情感沟通不但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个人也因抱怨情绪得以宣泄,而感到心情舒畅,因此能减少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冲突。
四、情感管理的途径
1.了解、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是以适宜的方法管理学生的重要前提。而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相互影响又是对学生实施管理的最有效、最得当的方法。了解包括学生来校之前的成长环境,学生的思维、智力活动特点,学生的才干、能力、兴趣,他的困难及他们的家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教师要不断地肯定学生,应允许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碰撞,达到心合志同。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充分信任学生,使他们有自尊感和信心,这种情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2.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学习,更新思想,追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经常分析学生的心态,摸准思想脉博,掌握情绪变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师的品行会留给学生较深的第一印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优良的品行榜样,也会为将来顺利开展学生工作打下基础。
3.增强情感激励
教师一定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等各个方面,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化解学习上的疑难。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师生的帮助,减缓其经济压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鼓起他们努力学习的勇气,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搞好学业。教师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必然会使学生受到鼓舞,自觉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在关心爱护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运用激励手段,增强学生的活力。对热心服务、工作积极负责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肯定,并通过口头、书面的形式给予表扬,在评优、推优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从而起到正面激励和榜样示范作用。
4.强化诚信意识,提高信任度
诚信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感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将受到鼓舞。没有诚信,学生可能会得过且过,自暴自弃。诚信可以赢得学生的心,激励他们按照教师的期望成长。因此,教师要像信任自己一样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待,相信他们的自觉意识,学习的态度、能力和毅力,加强沟通与交流,在信任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素质。
5.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才能调动其奋进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感受。与他们平等交流。要充分地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而教师主要起到主导作用,使学生工作处于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对涉及学生利益的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通过民主管理,让学生提升自我意识,感觉自我价值的存在,从中获得满足感。
情感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日常工作中悄悄地发挥着作用。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给人以更多的心灵召唤。管理者应激发学生的心灵潜能,使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与组织奋斗目标互动,进一步增强积极性,激发组织的活力,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