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理论功能的再认识

2009-05-21李同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实践者理论功能

李同胜

毫无疑问,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实践工作者也期望教育理论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但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尤其是校本教研活动中,许多一线老师对教育理论的功能及其作用方式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校本教研的质量和理论提升。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作用,需要进行深入的清理、审视和反思,以更好地发挥教育理论的作用,促进当前校本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

一、教育理论功能的认识误区

1.教育理论神秘论。该论点认为教育理论是神秘莫测的,不是第一线的教师、校长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只是专家的事情,因此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吸收持有逆反心理。有的认为是“仙境般的理论、现实中的实践”,二者遥遥相望,但难以融合。

2.教育理论万能论。该论点试图在教育理论中找到一把万能的钥匙,能够解决教育实践中的所有问题。当他们知道一种新的理论后,往往过分依赖这种理论的作用,教条地、形而上学地运用这一理论。当发现这种理论不能解决教育实践中的所有问题后,又会把目光投向另一流派。许多地方运动式的、忽左忽右的教育变革往往是这样造成的。

3.教育理论无用论。该论点认为教育理论不能明确地告诉人们怎样处理日常具体的教育事务,强调经验、习惯、行政命令的不可替代作用,拒绝承认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理论功能的定位和审视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和作用到底是什么,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指出:“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决策有指导作用,对教育实践有规范和促进作用。”具体地说,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的科学奠基功能。教育观念被称为教育之“魂”,任何人的任何教育行为无不受教育观念的支配和影响。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及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效益观等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现代教育理论则是树立这些观念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理论的武装,观念的确立就无从谈起。人们只有将现代教育理论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才能确立起科学的、全面的、正确的教育观。

2.教育行为的理性决策功能。教育实践工作者在管理、教学、评价、育人等所有教育活动中都随时面临着对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方法和内容的选择,到底哪一种选择是科学的、有效的?教育理论可为他们的理性决策提供指导和帮助。

3.教育创新的方法论功能。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业,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和学生心理特征的不断变化,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随着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已经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在实践性创新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理论的创新。不论是实践创新还是理论创新,都需要教育理论提供方法论的规范和指导,引导实践工作者按照教育理论的科学规范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探讨新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所谓的“改革”是经不起推敲的,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的,但“改革者”却津津乐道,作为经验大加介绍。其可悲之处往往就在于缺少理论的科学指导,在研究探索的方法论上出现了问题。

4.教育现象的认识论功能。教育事业是关于人的事业,而“人”是丰富多彩的,是活生生的。尤其在现代社会里,信息交流频繁、社会节奏加快,对好奇心强、敏感性强的青少年儿童来说,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面对形形色色的教育新现象,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它们、看待它们,怎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怎样辨别其利弊得失……没有理论的指导往往会陷入简单化、片面化、感情化的境地,处理的措施难以抓住问题的要害,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5.教育实践的反思功能。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纵向上的长期性,还体现在横向上的多维特征。一位校长要面对几千名学生,一位教师要面对上百名学生,他们每天都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但是这些纵横交错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对每个学生的影响作用都是积极的呢?哪怕对教育者来说是很小的一点失误,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教育工作是输不起的工作,因为它无法回到起点重复进行,它关系到成百上千人的终身发展,涉及千万家庭的幸福和美满。所以,近几年“反思型”教师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教育者必须不断反思、善于反思。然而,“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这就是教育理论功能的又一重要体现。

6.教育经验的概括功能。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们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教育经验的具体性决定了它对不同情境下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很小的,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为更多的人所分享,在更大的空间中影响教育实践。往往受教育理论水平的限制,教师们不能对自身宝贵的教育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也是我国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损失。

三、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作用的特点

从上述对教育理论功能的认识可以看出,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反映,其功能的发挥只能为实践提供一种指导思想或参考,不可能代替实际工作者自己的思考、选择、运用和创造。或者说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方式是间接的、标准化的、个别的,不可能也不应该直接地、全面地和现实地代替实践者的思考。具体地说,具有以下特征。

1.间接性。教育理论是观念形态的,它对教育实践的作用需要通过实践主体这一中介的转换才能完成。即“教育理论的实践效用主要不是通过衍生出相应的教育规则和技术而实现的,而是通过对教育实践主体当下的观念性启蒙和改造而实现的。”它引领、规范教育实践主体,通过实践主体的加工、改造,实现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作用。

2.标准性。因为理论往往反映了事物的一种标准状态,是在一种抽象的、典型的环境下得出的结论。可教育实践是复杂的和千变万化的,它不可能按照某一固定的模式运行。所以教育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的只能是一种标准化的参照,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实践者应在理论所提供的一般意义上,结合特定情境的特殊性,创造性地进行行为的选择、决策和操作。理论不可能为每一种特定问题的解决、每一个教育情境的处理都准备一份标准答案。果真那样,教育理论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教育实践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3.解析性。为了能够深刻揭露事物的本质,理论往往都是从其特定的视角,沿着特定的思路,抽象出教育结论,不可能有一种理论能穷尽、概括、覆盖所有的教育现象。所以我们说理论是分析的。但实践是综合的。任何实践都会涉及事物的方方面面,即使是教师与学生的课外谈话这一简单的教育现象也会体现出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线索。

所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个别的、局部的,是分析性的原则,不是综合性的实施方案。企图将理论的条文与现实的实践一一对应,用一句理论指导一方面的活动,是天真的。我们经常发现,用一条原则看待某一教育现象,是合规律的,而用另一条原则看待这同一种现象,却是不合规律的。这就说明理论是对实践运行规律的解析,实践是理论所能揭示事物各要素的综合体现。

四、结论

上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及其作用方式的分析,是为了更理性地认识和看待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促进当前轰轰烈烈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切实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明确教研的方向,清楚面临的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更好地、更理性地发挥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育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思想和模式完成培养现代人的历史使命了。

但这种作用的发挥不是直接告诉实践者现成的活动规则或方案,而是引发实践者的理性思考和理性行为。理论不可能代替实践者的思考,更不能代替实践者的创造。我们既不应忽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也不应天真地认为有了理论的条文就可以像工程项目按图纸施工一样,无需实践者的选择和创造。这就是探讨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和作用特点的初衷。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实践者理论功能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努力做ICC OPINION的实践者
“自然小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周鹏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做“守纪律、讲规矩”的坚定实践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