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院派雕塑创作构图教育
2009-05-21孙龙本
孙龙本
俄罗新主要的美术学院有莫斯科的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及穆西娜工艺美术学院。他们的雕塑教学在当代仍然以现实主义为特色,课程的安排分为泥塑写生、创作构图与制作实践三部分。一年级、二年级学生集中在各自固定的教室上课,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便自由选择大工作室学习,大工作窒是面向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同时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便于互相影响启发,六年级时学生就可以搬到专用的小工作室做大型毕业创作。在饿罗斯,学院的雕塑教育保持着多年的传统,课程安排上同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差不多,但在创作构图的教学上他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也作出了很多新的探索。创作构图在不同学校的教学侧重不同,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倾向现代生活情趣的表达,列宾美术学院课程上注重纪念碑与历史题材的安排,穆西娜工艺美术学院则热衷于现代造型语言的探索,这种训练会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另外,社会上还有许多艺术家以强烈的创新精神进行了不同的试验,成为学院教育的参照。俄罗斯构图方法中很多现代的观念我们是了解的,可很少把他们应用到具像雕塑的创作中。在这里我把个人的感悟表达出来,对构图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分析,希望将创作现代雕塑的观念同创作具像雕塑的方法快速地衔接起来。
在雕塑创作中构图能力是表达思想感情并获得艺术美感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作品和构图是密切相关的,许多成功的作品就是认真地推敲了内容和构图的关系,把所要表达的主题透过完美的构图塑造出来。写实雕塑创作构图,可以概括为“造型”加“精神”。造型是在严格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造型的元素又可以分为形体的大剪影与表面的细节形态。剪影是造型大轮廓的显现,单纯、明确的大影像会诱导人感知整体,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表面的细节形态可以由物象自身的合理组合实现,动态与形体的优美组合会在整体中产生诗意的节奏与韵律;也可由材料表面肌理的自然流露产生,下意识的表面肌理,会大大丰富雕塑的表现力与形体的生动效果,就像中国水墨在整体观念下的写意手法。精神元素则是用雕塑独特的视觉语言恰当地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情感的表达可通过内容的选择及不同形体的情感象征得以实现,形体语言多样的组合、对比的运用、节奏的产生能使人的情感得到深层次的传达。雕塑创作中造型是不断变化的,是艺术不停止地创新与探索,精神则是永恒的,是人性的自然表达。正如古代人与现代人穿的衣服在造型上有很大的区别,但喜、怒、哀、乐、思念、疼痛等感觉却基本是不变的。1、基本的内容:(1)追求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再现,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及自己的审美价值观,用准确的结构、实在的体量通过概括、提炼、强调和省略的方法,创作比实际对象更感人的作品。作品重视自然物象特征,从骨胳、肌肉、衣服、道具开始推敲,气势、氛围均为表现精神状态服务。形式感直接产生在轮廓,形体、体面转折、衣纹的疏密、方向及道具之中。造型以写生对象为基础,但叉非单纯地对自然进行模仿。如列宾美院雕塑系教授A.C.恰尔金的作品,就是把体量和具体形象作为雕塑表现的基本要素,并通过娴熟的技法、独到的感受,在作品中表现自已深刻的思想意识。
(2)自由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感知形象与想象造型融和,对现实中看到的事物进行打散或重组。写实的形体只是作为艺术表现的媒介而出现,这种多个物象的整合,重视构图及造型的主观构思,被人为地赋予了一定的思想观念。强调艺术价值小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而在于表现艺术家的生命个性及思想情感。这里将写实手法与现代价值观结合起来,更象中国一些传统的雕塑艺术,形象上加以夸张、概括、取舍,使特征更加突出。但其手法要以写实手法为主,形式节奏也来自第一个类型,只是造型的自然属性被改变,形象被强调或与其他形体相结合。在构图上否认一点透视,造型被分为多个层次、多个观察角度来表现,强凋现代感、个性化和形式美感。如列宾美院雕塑系教授II.O.舍夫琴柯把象征主义、浪漫主义和抽象倾向予以充分的发挥,使写实雕塑造型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感。其超凡的想象力,真切的人生体验,使他的雕塑中透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激情。
(3)以观念为主导的写实则依据深刻的洞察力,从社会、政治、经济、生括、文化遗产等方面最有特色的部分找寻基点,加上自己独到的体悟和理解,以写实手法表现自我的生存状态或反映社会的一些重要现象。创作这类作品时作者在观念上把写实的形象由视觉审美的实现转为文化观念的表达,把人的生命、文化等具有当代性的问题当作创作追求的目标。2、基本形体的心理特征:作品的主体选好后就要考虑构图形式的问题了。雕塑中的构图有正三角形、倒三角形、圆形、方形以及直线和曲线等等千变万化的组合。正三角彤构图是很稳定的,在雕塑构图中象征稳定,沉重、苦难,多表现忧伤、安静的题材;倒三角形由于下部接触点突然变小,所以产生欢快轻松的动态,在雕塑构图中象征着变化、激扬、上进,多表现快乐、活泼的题材;方形造型代表稳定、刚正、强硬;圆形造型象征圆满、丰收、富裕、温和、幸福。另外,不同线条的造型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水平线状的造型可使人感觉平静愉快,垂直线形造型是非常有力度的,并列在一起时会产生强烈的节奏感;斜线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动感,表达出欢快的动态效果;曲线形造型与直线形造型相比代表着柔美,曲线形总是充满感情色彩,总是富有激情。形体自身是有情感的,个好的作品需要主题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但构图时需要将各种元素综合运用,把构图想的过于简单,直觉的认为只是把雕塑概括成某个简单的几何形状,那样认识是过丁片面的看问题。
3、基本形式法则的运用:
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是经常运用的,但我在去列宾美院学习之前却很少应用到写实雕塑之中去。学习后才领会到写实雕塑创作对形式美的关注。在解剂、比例精准的表象下,作品的动态、动势,形体的转折、道具的选择、衣纹的处理、主次的取含、对比的应用等等,均是存形式美法则的指导下用写实雕塑特有的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通过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体的组合,直线与曲线的运用,空间与位置的交错,使造型在主次、长短、大小、收放、藏露的对比与统一中寻找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对称和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气韵的连贯等形式美法则的巧妙运用,是作品艺术性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是恰当体现精神感受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和音乐有许多共通之处,音乐是加深理解的好榜样。4、基本的步骤:根据素材作充分的联想。以形体结构为元素,运用主次关系、对比关系,空间感、节奏感等形式语言产生大量的构思,再进行严密的分析,使创作呈现出明确的思路。
(1)首先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造型的外形特征。倒三角形、正三角形,方形、圆形、竖向、横向、倾斜的变化组合代表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显示着造型多样的情感特征。比如我在创作临沂市沂蒙广场纪念性雕塑设计之前,老师就要求我了解整个事件的背景,
如是什么战争,有多少人参加,牺牲了多少人,战争是什么季节发生的,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有没有特定的要表现的人物。选择什么样的大造型是由群体事件,还是个人事件决定的,群体的选整体厚重的、个人的选单体突出的、胜利的选激扬的、失败的选忧伤的。
(2)根据整个构图动势、疏密、松紧、高低、穿插、呼应的需要添加或减少形象。许多多造型元素,看似是一个道具,实则是在不影响主题表达的原则下、为实现雕塑气势的连贯,营造雕塑的节奏、韵律而作出的安排。另外,以象征性的手法做雕塑,要以人的视角来艺术的删减形体,用变化的手段塑造形象,在人视线看不到的地方的,物体的比例、重心等可根据整个构图的需要并结合周围形体的关系而进行相应调整。
(3)设定实体与虚空间的大小,疏密、穿插、呼应、对比等物理量和视觉心理量,注意负空间大小、方向、位置的运用。可用道具修正负空间及正空间的呼应关系,强化每个空间在大的造型中的比例及节奏父系。以使作品整体上更生动。
(4)造型在整体上要有一条主要的大动态线,动态线要联贯、有气势,在大的动态线之外,其他形体形成的动态线要与其配合,呼应。在这里以最重要的人物为中心,其他^物的动态、方向、形体大小、曲直对比,都要为视觉中心的人物服务。决不可各自为政,以便明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
(5)注意形体扭转、仰俯所形成的体面变化,面与面的转折要有主方向、要联贯,要产生有节奏的变化。注意转折点和交叉面的连续性,以增强空间的层次。要强调每一个造型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都应与周围形体产生呼应关系,气韵在形体与形体间要连贾,从开始到终点可以向蛇一样顺畅地游动。
(6)分析造型的比例关系,如人体结构的比例关系是否正确;体积的大小比例,体面的大小比便l及其主次)乏系、层次节奏是否优美等等。强调对比产生的气势,强化造型的视觉效果。
(7)对主视面的重点塑造,可组织出雕塑的视觉中心。雕塑主视面的塑造很难象绘画一样通过虚实来实现,但通过位置的安排、其他形象的对比、周围形体的烘托、塑造手法的变化,脸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的瞬间表达,依然能体现出造型的生动性。
(8)设想空间及造型应要达到的氛围,最后作出综合调整,使作品气势更大,节奏韵律更优美,明确地体现出雕塑造型的社会意义。在这里整体性高于一切,没有整体统筹的形体是缺乏表现力的,在设计雕塑时无论是动态的确定、形体的塑造、空间的组合、衣纹的处理、道具的增减等等都应遵循这一法则。
写实雕塑创作不是对自然形态的机械临摹,也不是对具体事件的简单描绘,它是艺术想象和思考的结晶。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要通过对形体、结构,空间、色彩等要素的研究;大小、粗细、聚散、方向、肌理、明暗等关系的理解;对比、调和、均衡、节奏、韵律等法则的应用,认识心理因素、物理因素对雕塑创作产生的影响。雕塑构图是艺术化的创造,其方法是很难叙述的,因为每一个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是千差万别的。但全球—体的发展趋势,会促使我们用包容的心态将各类艺术的探索成果反映到当代雕塑的创作中,通过对形态的把握,对形式的关注,对精神的理解,用雕塑艺术特有的造型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