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石与雕饰艺术审美的探索

2009-05-21潘尤龙

雕塑 2009年2期
关键词:意蕴雕刻艺术

潘尤龙

寿山石中田石雕刻的优秀作品,一般都能使材料美得到充分发挥,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说明自然的石料一定要通过人工的精心雕琢,赋予一定形态、纹饰才能显示出石质之美和造型之美。由此可见,雕饰尤为重要,然而怎样的雕琢才符合石质的自然属性?怎样的立意创意图形才能在石料中得以充分体现?那就是能工巧匠意蕴之美的探索问题。

首先,材质之美。是田石自然之美;其次,田石的相石之美正是意蕴之美;再者是雕饰之美。这三种特征是自然合理的体现,这三项的关键是要靠人的雕饰来实现。《周礼·考工记》中曾提到:“天有时,地有利,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古人便已提出了顺应自然,与其相融的设计思想。

一、田石的自然之美

在福州市北郊的寿山村一带山峦中,有一种可与美玉相媲美的石头——寿山石,寿山石在色泽上由于它的天生丽质,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泽,而石之极品田石就产于寿山村的溪田之中,上有坑头洞,长约数里,通常溪水所灌溉水田范围成为生产田石的世界,田黄石又由上坂、中坂、礁下坂及搁溜田等地段组成,田石色分红、黄、自、黑等,红者曰“红田”,黄者称“黄田”,白者呼:“自田”,黑者谓“黑田”,另外,外白内黄称为“银裹金”,黄外自内的为”金裹银”,而外裹黑色者为“乌鸦皮田”。

“田石分上、中、下,三品十多个类别,如橘皮黄,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皮田、灵芝田黄、熟粟黄等。至于白田、黑田、黑皮田、银裹金、礁下田、搁溜田、九手田、硬田等各品种,亦称为田黄之列,它们的价值、品位、特色、质地等有各千秋,其中黑皮田、银裹金都属石上品,亦是难求之材。

田黄中之极品为棕皮细田,色以红、黄居多,尤以深红为多,色如橘皮,又似红琥珀,股肌里有细致萝卜纹,极为难得,煨红田产于坂田中,红层红色如丹青。表面常有黑色,料体也较小,稍逊于橘皮田,显微透明状,质稍硬,干涩,常无明显的萝卜纹。田黄系指黄色的田石,产干上坂、中坂、礁下坂的溪田中,是田石产量最多,且最佳,名扬四海,故有“一两田黄,三两黄金”之说,民间通常统称田石为田黄。

田黄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田黄石的自然美成为雕刻大师以及收藏家争相的稀世珍宝。

二、田石设计,构思的意蕴之美

田石本身是含蓄的内在的美,关键在于好石要遇好工,才能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才不会埋没大地的精灵。田黄石之所以扬名于五湖四海,垒凭雕刻艺人们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是雕琢赋予石头新的生命。及至化疵为瑜,这样的作品其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及经济价值才会倍增。

前辈曾说过:“一相抵九工”相者思也,也就是至于如何去“相”则因人而异,因派而异,园艺术水平而异。一石在手,思绪萦怀,思路短,空间小。思路长,则艺术空间广。这个空间就是从“相”石本身所领悟到的。它是自然之美通过雕琢使田黄石锦上添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之美。

三、田石的雕饰之美

田黄雕刻的雕饰之美包括了意蕴之美的同时,因为,造型美由外形和纹饰组成。图饰大部分来自我们民族特有的意蕴和审美情趣,为了使自然的石头传递美好的信息,雕刻上运用简练、优雅、生动的线形去表现,石头自然优美的形态和完美的纹饰,无论是形态之线还是纹饰之线的表达全在自然中流出,这就是雕饰的自然,刻意的自然,经营中的自然。

千百年来,雕刻师总结了一系列的琢石技法,无数作品展出作者驾驭石材和工具的能力,运刀沉着稳继。力到工就,高古游丝,刀法多变,鬼斧神工,勾线如神,丰富、精妙的雕琢语言,使田黄石的形式美和意蕴美得以充分展现,赏石有“绚烂之极“之说,印证了田黄石巧夺天工的雕饰之美。

雕饰自然美的体现,还要遵循“忠实于天然田石材质的原则,因此,经过历代的积累,形成了一整套“因材施艺”的雕刻方法和艺术特点,其中也蕴含着一个重要美学思想,就是:“要质地本身发光,才是真正的美”,田黄石历经了亿万年大自然的历练,蕴含着特有的自然美,而每一块石材又有不同的形态、质地、色泽,雕饰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技巧,还要有不凡的智慧,深刻领悟石质、意图和技巧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在雕琢中去寻求一种与田石的温润性情,形态色泽相吻合的形式语言,在造型上要应顺材料的本质特性。造型、图形和工艺都要服从于石材,而不能凌驾于石料之上。具有匠心的雕饰要因势利导,使人工的雕琢提升到“天工”达到自然石质美与意蕴美,雕饰技艺美的完美统一。

在立意和创意构思中巧妙利用石色使石作自然成趣,去瑕疵看作是重塑石形的良机。有时晶莹的美石似乎还带有一丝羞涩,不轻易露在表面,而是深藏在其内。雕琢者要静观、默察、细读,这是琢石的关键。只有看透石,读懂石才能做到胸有成竹,雕琢才能游刃有余,田黄石的天然丽质才能得已充分、完美的体现。近代寿山石雕极有影响的艺术家林清卿,将中国画的画理与墨韵深于田黄石薄意创作之中,开创了田石薄意的最高境界,他借鉴古代石刻、画像砖以及竹雕留青法的艺术,丰富与发展了寿山田石的薄意艺术。林清卿出师学画的第一件作品,是对一颗黄黑二重皮的田黄石反复相石,先创作《沧浪濯足图》,在田黄石上用笔画了又画,总不能尽意,后改变初衷,运用图画笔法,在黄皮上画一丛竹子,黑皮上绘两只争食的小鸡,仅仅利用两重薄薄的石皮,精心雕刻,历时半个多月,构图韵味浓厚,清新绝伦。具有开创性意义,可谓是:丹青学就刀重握,薄意旧容换新颜。

林清卿另一件力作《夜宴桃李园》是一颗重达半斤的乌鸦皮橘皮红田黄石,它是田坑上品,林清卿倾全力而为之,经两个多月相石意蕴,可谓是工料双绝,精美异常,无论是相石勒线、剔地、开睨等,都有独到之处。平时他创作时将石材整理磨光,随时把玩,构思设计,他说:“刻当相石凡石色巧则花卉,凡石呈裂痕则宜山水,以画石势,下刀之先心开一境,以书画意诗情。”相石是创作的开端,构思是否精妙已决定作品的成败。

林清卿作品《秋山行旅》薄意章,在小小画面上,天高云淡、吉术兼疏,栈桥横卧、酒肆间或,外有小二招呼客人,内有酒客开怀畅饮。又有骑驴者与挑夫行进于旅途中,神态互相呼应,主景与配景疏密有致,每一细节都惟妙惟肖,真可谓“极精致广大”。

林清卿对薄意景物表面刻画更是别开生面,对树干疤节,花瓣花叶,人物的结构与衣纹等均以小园刀开睨,运刀疏密有致,刀笔生花,对烟云、山石等则用圆刀,或半圆刀,刀法圆顺浑朴、刚柔相济、左右逢源;而对写意的竹叶、芦革等多保留光面,竹叶尾部有意与底地相融。他刻水纹的功力尤为特别,令人钦佩,廖廖数刀,无论刀位、长短、疏密都恰到好处,不能更改,真是有如神功。

从19世纪雕刻大师林清卿田黄石作品到当代林文举的作品《青草池塘》、刘爱珠的作品《三星奕棋》以及其他雕刻大师们在薄意艺术处理上来看,他们在有意和无意,在工巧和自然,在意境的艺术美的想象中体现了自然之美、意蕴之美、雕饰之美。

四、结论

在寿山石的雕琢艺术中,首先要符合石质自然美的规律,阿时作者还要有娴熟的技巧,熟练的琢石技法,由技术上的高度娴熟逐步进入艺术上圆通入化的境地,自由驾驭,手随心动,从有意识的技巧琢磨到无意识的技巧流露,将雕琢技艺推到一个新的更高境界。

雕琢石头虽是一种技艺,但它更是一种独特的设计思维方式,它将“天趣”与“人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石质温润的质地、多姿的形态、优雅的韵律传递美好的信息,润养着人们的心田,这一切全在于技艺的雕饰之功。

猜你喜欢

意蕴雕刻艺术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纸的艺术
雕刻树叶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雕刻时光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