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论
2009-05-21陈细兵
陈细兵
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矛盾与困惑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在信仰、传统、诚信和法制等方面,创新其内容和方式方法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09)03-0094-03
高校任何时期的思想教育都应该以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和掌握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既关心祖国命运,关注世界风云,又注重自我发展;既有起码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又有较高的政治热情。一句话,理智、爱国、务实、进取、向上,这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流。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矛盾与困惑
综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但深入剖析也发现一些隐藏在大学生思想深处的矛盾与困惑,主要表现为:
第一,政治上要求进步,但参与热情有限;在信仰方面,存在着相对混乱的状况。生活在信息社会里的当代青年,由于自身生活经验和知识获取的局限,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他们实际处理各种社会事务的能力相对较弱,有时甚至会表现出知与行的矛盾。这不仅表现出当代青年知与行的脱节,而且反映出他们在政治态度和自我行为取向上的不协调,这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社会性行为,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方向和发展趋势。
在政治上,对政治理论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对一般性政治活动也不热心,部分大学生身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在理想信念上,由于改革开放后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这既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对他们的思想和信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有的青年人对共产主义认识模糊,即使是要求入党也更多地是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出发;一些青年偏向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个别人甚至偏离了人生的目标,失去了人生的信仰;有的大学生过分崇尚物质利益,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有的大学生处处讲究实用,完全忽视精神上的追求。
在人际关系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心,而且还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这说明,当代青年普遍具有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但有学生信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反映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在青年中仍有市场,特别是学生对“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持有相当程度“赞同”,这种在价值观上的二重性明显表现出了知行的背离。
第二,有积极进取的愿望,但缺乏证明自己的勇气和改造自我的毅力。大学生积极进取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在现实生活的行为方式中,又往往表现得犹柔寡断、束手束脚或缺乏应有的信心和毅力。如虽然多数同学对学校组织的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等持赞同态度,但真正参与这项活动的同学却占很小的比例。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很多同学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信心不足,害怕失败,没有证明自己的勇气。绝大多数同学懂得在竞争激烈的大学生活中,应该珍惜时间,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但缺乏应有的意志品质,惰性较大。
第三,城乡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趋势。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最大的花销为2000元,最少的才180元。这意味着一名学生一个月的消费几乎相当于另一名贫困学生一年的开支。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有少数农村大学生表示赞成,多数人不赞成;而城市大学生中赞成此观点的多,反对的少。仅此这一点,也就清晰地显露出了城乡大学生的消费差别。
第四,渴望良好人际关系,但人际交往中功利化倾向明显。多数大学生都渴望建立一种良好、健康、富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但部分学生把同学当作对手,甚至把老师当作可利用资源。不少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学生过分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强。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耽误、被埋没和被大材小用。
第五。部分学生焦虑情绪严重,成为诱发各种思想问题的“隐患”。尽管绝大多数同学思想状况处于正常的发展轨道之中,但一些学生中,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焦虑、人际交往中存在心理障碍和自我封闭等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不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旦伴以其他外界因素,就会诱发其他思想问题。
总之,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他们势必具有不同于父兄辈的独有特征,正确地分析和评价他们的现状,是帮助他们成长发展的前提,是延续我们事业的客观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的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对青年的教育培养大都偏重于政治和道德,对青年作为一个人的正常发展需要往往被忽视,而在政治教育上也比较偏重于观点的灌输和立场的训练。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成长,造成了个别人在人格上的畸形,而且破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形象,引发了大学生对思想教育的逆反心理。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创新思想教育内容和方式至关重要。
1、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
信仰的重铸,要根据学生身心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而施行。例如,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应该有个引导学生从尊重和接受一定规范的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再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教育者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人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坚持教育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并自始至终地突出教育性。
注意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力求知、情、信、意、行统一。大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在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在德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不同任务目标中,定性和定量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养成教育,可以量化,而具体思想问题的解决,个性心理的指导,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就只能采取潜移默化的办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言教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满足做好本职工作的要求。
2、加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教育
要科学把握艰苦奋斗的时代要求和内涵。艰苦奋斗作为
人们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意志品质,其内涵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艰苦奋斗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在信念上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目标,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和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我们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得失,正视艰难,直面挫折,百折不挠。在人生的征程中,艰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曲折或艰难,关键是要培养自身战胜艰难的意志和品格。
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愿到西部、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和单位就业、创业。艰苦奋斗的核心在奋斗,奋斗的核心在创业。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创业的就业观,要把自己放在历史发展的大潮中来审视,要始终怀着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反对鼠目寸光、不思进取、心浮气躁和急于求成的思想,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要培养和树立艰苦奋斗的生活观。克勤克俭,反对大手大脚和奢侈浪费,在学业上勤奋,在生活上节俭;面对困难,不怨天,不尤人。自觉培养尊重劳动、尊重人民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反对贪图安逸,自觉抑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勤俭自强,经受生活的考验。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重在实践,当代大学生要重视和加强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振奋自己的民族精神。要增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将培养艰苦奋斗的品格作为个人修身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精神文化成果与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要对传统进行批判、改造、创新,着力塑造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基本要求和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时代精神。既要以博大胸怀和健康心态学习吸收各国各民族优秀思想道德文化成果,又要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侵蚀。
3、加强诚信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诚信更丰富的时代内涵,高校应把“以诚信为本”的思想放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位,把人文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积极创造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和自我发展的条件,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说教的授课方式,采取典型事例分析、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利用学校社团、勤工俭学、团日活动、共青团素质拓展等活动,实施人生、职业生涯导航,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悟诚信,体验和理解诚信,提升诚信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自觉做到知行的统一。
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通行证。根据大学生行为规范和诚信要求,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为诚信承诺书,由学生与所在学院签订并要求学生认真遵守;二为电子诚信档案,包含学生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情况、经济状况、校园卡使用记录、特别记录等,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与不诚信行为,使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身份证。通过电子诚信档案的建立,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要求,督促学生能以“诚信为本”,做有诚信之人。
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一方面包括守信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包括失信惩罚机制。守信激励机制,即褒奖机制,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与奖学金评定、三好生评选、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研究生保送等挂钩,作为评选的重要标准。而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更要着重于防患于未然,主要是建立针对大学生行为失范和不诚实守信方面的惩罚措施,如采取将所有有失信行为的大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公布,加大其失信的成本。
4、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法律教师队伍。
高等学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而且还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精干的专职教师为主体,同时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为补充,整合组建地道、高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不同类别的高校,强行划一地以开设一门《法律基础》来应付法制教育,由于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教授者,犹如蜻蜓点水,匆忙赶进度,只能是简单地进行一系列知识罗列和堆积;学习者,往往疲于应付,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这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在法制教育的内容选择上,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不同类别的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课。
高校法制教育,首先要遵循法制教育的特有规律。法制教育是认同规范、接受规范和消化规范的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效率、公平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教育,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事实上很难奏效,较适宜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经过法律实践是无法真正学好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