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第一次荷印(尼)战争前后美国的对印政策

2009-05-18

西安社会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美国印尼政策

赵 蓓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兰与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势力的纷争成为东南亚长期动荡的主要因素,而作为主宰国际局势的超级大国——美国,对印尼形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以中立者的身份自居,使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维持印尼群岛的稳定,并千方百计地防止联合国对这一事务的干涉,避免苏联集团影响的渗透,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深刻地体现了美国为争取全球霸权而牺牲弱小国家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印尼;美国;政策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4-070-03

一、战后印尼的形势及其对美国利益的影响

(一)战后印尼形势

十六世纪末,荷兰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荷属东印度”殖民地,实行长期的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占领印尼。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本投降,印尼爆发八月革命,民族领袖苏加诺于1945年8月17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苏加诺和哈达分别出任总统、副总统,颁布了《“四五”宪法》。1945年11月10日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泗水保卫战,1946年英军撤出印尼。但是,由于战争期间德国对荷兰本土的占领使得殖民地在恢复荷兰经济方面的作用更显重要,因此,荷兰企图重新建立殖民统治。随着英军在印尼群岛的登陆,荷兰军队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印尼民族主义者与荷兰的殖民主义者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这给当时寻求全球霸权的美国提供了干涉的机会。

(二)战后初期印尼对美国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推行全球霸权政策,世界上每一个地区都牵动着美国的神经。印尼的战略地位对美国来说相当重要。

首先,印度尼西亚地处衔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半岛和澳大利亚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而且它拥有丰富的锡、石油和天然橡胶等战略资源,对美国的经济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其次,二战结束后,冷战初现端倪,印度尼西亚也成为新老殖民主义者争夺的焦点之一,防止其落入苏联阵营控制之下,是美国的重要考虑之一;而且由于印尼的特殊地理位置,美国将印尼作为其在亚洲反共反华战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最后,美国推出了马歇尔计划,把印尼整合进其“欧洲复兴计划”的总体框架内,无疑是其明智的选择。因此,印尼的动荡是不符合美国的战略目标的,这势必会影响到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

二、第一次荷印(尼)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尼的政策

(一)《林牙椰蒂条约》签订后美国的态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与印尼的联系都是通过荷兰在印尼的荷属东印度尼西亚当局,美印(尼)关系也是附属于美荷关系的。二战后,世界各地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世界非殖民化进程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历程,新的国际形势要求美国重视印尼的发展态势。此时,美国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一个是西方民主阵营内的盟友——荷兰;一个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士——印尼共和国。如果支持印尼共和国的独立运动,那么就要以牺牲美荷关系为代价,而荷兰在西欧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美国的重要伙伴之一,也是支持美国与苏联抗争的坚定盟友,这是美国所不愿舍弃的,况且这样的政策也将严重损害美国与同是殖民国家的英法的关系,而如果支持荷兰在印尼重建殖民统治,那么就会使自己背离《大西洋宪章》的原则和自己作为民主国家的良好声誉。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执行此种政策,印尼的民族主义势力就会成为使印尼陷入长期动乱的暗流,而这种动荡会为滋生共产主义势力提供土壤。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最好的选择就是。使荷兰与印尼共和国都妥协。既维持荷兰在该地一段时期内的统治,又最终使印尼“渐进式”地独立,而随即的荷兰与共和国的谈判就使双方找到了妥协的最佳契合点——《林牙椰蒂协定》。1946年10月,在英国特使基尔伦勋爵的主持下,荷印(尼)谈判在井里汶附近的林芽椰蒂举行,11月15日双方达成《林牙椰蒂协定》,荷兰承认印尼共和国对爪哇、马都拉、苏门答腊行使“事实上的权力”,印尼则同意建立以荷兰女王为首的荷印(尼)联邦。尽管协定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冲突,但是。即使是这种表面上的平静也是美国所需要的。《林牙椰蒂协定》签订不久,美国国务院便指示驻巴达维亚总领事探知荷兰与印尼共和国双方的态度,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双方对《林牙椰蒂协定》的遵守,印尼的稳定符合美国的利益。在共和国政府批准了《林牙椰蒂协定》之后,美国立即承认了印尼共和国在爪哇、苏门答腊、马都拉三地事实上的主权。美国国务院立即向苏加诺表示“美国政府对该条约的批准表示满意”,“并希望荷兰与共和国能通过进一步谈判,相互理解,决心达成条约中的目标,并尊重另一方所代表的政府和民族的观点”。

(二)避免荷印(尼)之间的武装冲突

《林牙椰蒂协定》是荷兰与印尼共和国双方妥协的产物,从协定签订之时起,双方就对其有着不同的解释。双方争执最为激烈的就是有关主权的问题,共和国方面认为荷兰对印尼在爪哇、苏门答腊及马都拉三地事实上的主权的承认等于对共和国的主权的承认,而荷兰则认为主权属于印尼联邦而非共和国。在过渡时期,荷兰对整个荷属印尼拥有主权,也就是说,印尼认为“《林牙椰蒂协定》的签订是完全独立的一个捷径,而荷兰旨在创立一个印尼联邦,并与荷兰再组成一个联邦,维持荷兰在印尼的长久利益”。“双方的基本分歧,互相猜疑,多年的敌对,谈判进展的缓慢”。使得双方的矛盾无法调和。而荷兰在二战中被德国占领。经济凋敝,财源枯竭,无力在印尼承担巨额的军费,因此,当各项谈判陷入僵局,长期的动荡使得荷兰面临两种选择。或者从印尼完全撤出,或者发动战争。而前者是荷兰无法接受的,因此诉诸武力、发动殖民战争成为其首选策略。

1947年3月5日,荷兰向共和国提出最后通牒,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共和国方面立即建立印尼临时联邦政府,荷兰与印尼共和国组织联合宪警部队,以维持全印尼的治安与秩序。同时要求共和国在两周内回复。在经过多次交涉后,共和国接受了除联合宪警部队之外的全部条件。此时,美国一方面不断向共和国施压,认为荷兰的建议是合理的,并派外交人员到共和国首都日惹面见苏加诺,对其进行规劝,使印尼共和国接受荷兰的要求另一方面,美国声称:“美国政府对荷兰通过在印尼动用军队打破僵局日益关切。”美国“认为这会引起国内公众的强烈谴责,最终只会弄巧成拙”,不断对荷兰进行告诫。此外,美国还游说双方以《林牙椰蒂条约》为基础进行谈判,催促双方尽快建立临时联邦政府,并许诺对印尼进行财政援助,帮助其经济复兴。但无疑荷兰早已将战争提上日程,并于1947年6月21日,发动了第一次殖民战争。即所谓的第一次“警察行动”。

(三)防止联合国的干预

第一次荷印(尼)战争发生后,由于荷军的武器装备处于绝对优势,印尼共和国武装部队不得不撤出城市,在农村地区进行游击战争。面对这种形势,澳大利亚和印度政府准备将荷印(尼)冲突提交联合

国,而美国则认为“这将不可避免地打开苏联干涉的大门”,“苏联会竭尽所能地利用这一机会为难和羞辱西方国家,(苏联)会被亚洲被压迫民族推崇为领导者”进行百般阻挠。8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受理了印度和澳大利亚关于讨论印尼问题的提案,并呼吁双方停火。

这时,为了避免联合国的进一步干预,美国对安理会的权限提出质疑。认为共和国一方并非主权国家,因此,应由国际法庭进行裁决,以确定安理会是否有权受理荷兰与印尼共和国的冲突。随后,美国为绕过安理会的干预,阻截一切苏联干涉的机会,又提出单独调停,向荷兰及印尼共和国政府提出建议,指出美国政府愿意出面调解双方纠纷,组织谈判,想通过此种方法在联合国之外解决该问题,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尽管荷兰接受了美国的提议,但却被共和国以要求多国仲裁,并已经接受了澳大利亚的调停为由,委婉地拒绝。最终联合国决定由澳大利亚、比利时和美国组成三国调停委员会,冲突双方在美国提供的军舰“伦维尔”上进行了长期谈判,最终三国代表促成了《伦维尔协定》的签订,使印尼群岛得到暂时的平静。

三、结语

综览美国在第一次荷印(尼)战争前后的政策,可以看出,美国以中立者的身份自居,尽力使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维持印尼群岛的稳定,并千方百计地防止联合国对这一事务的干涉,避免苏联集团影响的渗透。美国之所以采取中立的政策,是因为这是与美国当时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一方面,当时美国的对外政策目标是通过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组建北大西洋联盟,以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而荷兰的支持是美国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美国对印尼的政策必定是这一目的的体现。因此,美国不愿对荷兰进行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只是在舆论上对荷兰发动战争进行谴责。另一方面,反对殖民主义,支持民族自决和国家独立一直是美国所公开倡导的外交原则,而且马歇尔计划的成功要求“整个印尼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最快地加强贸易”,以“减轻马歇尔计划加在美国身上的提供消费品的严重负担”。而这就要求作为粮食和其他原材料产地的印尼尽快摆脱混乱动荡的局势。但是美国这种所谓的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无疑会使劣势的一方处于不利地位,荷兰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巨大优势使得美国的这种政策是偏袒荷兰的,直到第二次荷印(尼)战争开始前,美国对印尼政策的天平都是倾向了荷兰一边。

猜你喜欢

美国印尼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印尼出手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印尼·泗水
印尼·雅加达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