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对全球化的贡献
2009-05-18叶美玉
叶美玉
摘要:在中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全球化”不可忽视。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全球化”思想。它们都对全球化的挑战作出了应有的阐释和应对,而且,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对“全球化”的理解和应对也更加全面、深刻,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对中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中国化;全球化;综述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4-008-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以及成果。当然,中国的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都是包括国内实际,同时也包括国际,亦即全球化的实际背景。这就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对全球化的研究和重视总是不能缺席,全球化的宏图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视角考察其对全球化的研究贡献。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简单说来,毛泽东思想是对全球化进行被动回应;邓小平理论对全球化进行了主动回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全球化进行深入回应;科学发展观对全球化进行理性反思。
一、毛泽东为代表的全球化思想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全球化是艰难融入的。一方面,在革命问题上,从全球化角度上,毛泽东从根本上确立了革命的努力方向:只有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国家才能真正参与全球化。否则,只能是纯粹的殖民化全球化。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一正确的命题。并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人士所赞同,但当时人们对此还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开始重视了解世界形势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并从全球的角度看问题,把中国的抗日战争跟世界形势紧密结合起来。《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毛泽东写到:“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问世之后,世界的事情就联成一气了,要想害归千也不可能了。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但是这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需要国际援助;不,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在建设问题上,毛泽东对待全球化问题有一定的成就,也有较多的局限。他认为落后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也有新的发展的可能性,但必须首先根本立足于自力更生。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在此期间就提出了富有远见的新中国发展理论。如,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最为主要的矛盾,还提出了各种空间的发展问题,如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中国和世界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其中就蕴含和体现了全球化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毛泽东强调关注自力更生、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关系的建立,着力解决全球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对全球市场的过多依赖、阶层不平等、性别不平等以及城乡不平等和地区不平等加剧和生态危机等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球化的挑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殖民地独立运动对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产生了接连的冲击。再加上中苏矛盾的尖锐化、公开化,毛泽东开始认识到美苏两极的本质,指出争取独立的落后民族国家是中国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可以并且需要依靠的重要力量,提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理论。由此可见,中国此时期的全球化思想,虽说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中国国情,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然而,更加强调的消极全球化的“封闭”观念,如“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等理念和实践却弱化了中国面向全球化的进程以及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邓小平为代表的全球化思想
大部分学者都主张邓小平的全球化思想可以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深刻论述了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二是精辟地概括当代全球性的两大战略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主题;三是鲜明地提出中国必须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这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本战略;四是强调着眼大局,高瞻远瞩,倡议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的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推进全球化进程的基本准则。
也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全球化观念。一是归纳出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根本的时代主题、这两个全球化的基本和首要的问题,始终从全人类最普遍的、基本的利益出发,特别是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来思考与解决全球化问题,具有高度自觉的主体意识与鲜明的时代特点。二是对世界格局的走向作出了极富预见性的正确的判断,真正体现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能动开放的世界眼光。全球化观念具有突出的前瞻性、科学性的特点。三是从世界发展的一体化与多极化、共识性与分裂性、民族性与全球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的高度来辩证地把握全球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趋势,从而来解决全球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的基本问题,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点。四是从全球化发展所具有的风险挑战与机遇二重效应并存的角度来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环境、发展方式等基本问题,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伟大意义。五是始终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人类历史发展趋势来理解和展望全球化发展的最终归宿问题,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观念所固有的鲜明的阶级立场与坚定的政治信念。邓小平的全球化战略思想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思想旗帜。他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全球化”,但在他的许多讲话和著作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全球化思想。邓小平领导开拓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寻求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富强,是对全球化的主动回应的充分表现。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总的说来.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外资”、“利用外国智力”、“国际合作”等一系列论述,都蕴含着深刻的全球化思想,它们都明确指明了中国的方向:中国必须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
邓小平的全球化思想意义重大,它对于指导我们自觉运用全球化意识观察全球化现实,促使当代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
中指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过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兼容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助于我们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协调好全球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总的来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邓小平的全球化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把握全球化的进程和实质,以及理清应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战略思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虽然邓小平没有关于全球化的直接论述,但在其讲话和著作中,有着丰富的全球化思想。它指引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当中国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便已向世人展示,它正在采取重大的步骤,把中国的经济纳入全球经济网络。中国有效地利用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中国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球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深入回应全球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全球化趋势在全方位地改变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规则,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中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全球化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从全球化视角来分析,呼应全球化内涵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球化思想也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经济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日益巨大,政府积极参与经济竞争。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领导广大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增强我国经济实力,这将为我国在世界市场争取主动创造条件,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实践要求和充分体现。
第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全球化的挑战和要求。经济全球化:过程必然导致全球各国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和冲突、渗透和融合。一个国家的文化既要以开放的姿态吸纳百川,同时又要坚持自身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自己的民族凝聚力和吸引力。因而,代表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正视和迎接世界各种文化的挑战,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保持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先进性,使其成为世界先进文化,是我国参与文化全球化的要求和体现。
第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治全球化的深层意蕴要求。当代国际政治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民主和法制成为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且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力量下,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多的压力和挑战。怎样在全球化政治中,反对和战胜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我国的主权和利益,这就需要我们的党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和法律机制,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为人民利益服务,从而才能广泛赢得人民大众的根本支持,从而才能更加团结和强有力的在全球政治竞争中显示巨大的力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而写在党章中,它是在深刻分析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之后,才作出的对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它深刻地反映了全球化带来的很多新问题。也因此代表了新的认识问题的角度,指导党带领人民科学正确走向造福于人民的全球化。
四、科学发展观与全球化思想
学术界基本上认为科学发展观既是全球化潮流趋势催生的自觉回应,同时也是对全球化进行的理性反思。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了人类向理想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蕴含着丰富的全球性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其反映的全球化观点来看,强调尊重人,人民群众才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世界社会发展的动力,全球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全球各国民族人民,全球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利益为根本才能得以实现。
第二,科学发展观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它反映了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不只单个国家,全球都要团结一致,致力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失业、贫困、医疗、住房等社会问题的正确处理,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和发展,保证具体某个国家的安定和谐,从而促进全球社会的和谐和全面进步。
第三,科学发展观立足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认为,应以持续和长远的获利作为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科学发展观追求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全球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既要满足自身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除了注重当前的利益,也要考虑人类未来的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人类社会关怀地球、善待自然以及对全球人类发展的理性思考,它实现了自然界与全球人类的相互有机系统。
总而言之,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和社会建设理论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具有放眼世界的全球视野。它们从世界发展的大局中去判断中国的发展形势,确立当今中国的发展战略和中国参与和谐世界建设的积极姿态,在全球视野下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阐明了当今全球化趋势的不可阻挡,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综上所述,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解读全球化历史,不仅可以从一种新的纵向的宏观视角,丰富和发展“全球化”命题及其相关研究。更重要的是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只在理论上丰富了全球化的理论研讨,更在实践层面对我国参与全球化过程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