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潮:一个追逐梦想的人

2009-05-16

名人传记 2009年4期
关键词:龙源期刊文化

林 一

三十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把第一批承载着民族厚望的二十四名公费留学生送往大洋彼岸时,这群从黄土地走出来的东方学子就魂牵梦萦着强国之梦,胸中涌动着一个新时代的“海国图志”。

汤潮,就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一员, 他创办的龙源期刊网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梦想,他一刻也没有停下追逐的脚步。

留学海外 心系中华

汤潮,1956年出生在甘肃酒泉,边陲小镇的历史气度和情怀给汤潮幼年的心灵平添了许多宏大的向往,他幻想有一天他也能报效自己的国家。

1978年,在他作为一名工农兵学员即将毕业之际,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邓小平指示从当时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分子,送往国外深造培养,汤潮幸运地从层层考试选拔中胜出,成为我国派往加拿大约克大学深造的二十四名学子之一。

在加拿大送走了三个冬夏春秋,汤潮怀着报效国家的急切热情,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是1981年的春天,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提法,促使他从外交部、财政部等众多的选择中,决意选择了执教杏坛,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的一名教师。他想通过知识的传授,让中国更多的年轻人学得先进的科学技术。

五年教书生涯,平静中孕育着新的向往,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在更高的平台上为国家做更多的事。1986年,他再次奔赴加拿大,一边作为访问教授教书,一边攻读博士学位,直到1990年。这期间,他不仅翻译了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而且在对哲学的思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主体论”。

他还把他的这种哲学思想以论文的形式在日本东方学会大会上发表。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主张知识有价,知识人应该拥有财富,应该支配权利,而不应该是资本主体、权力主体,即:“以知识为主体,以财富为基础,以权利为保障。”汤潮认为,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出现,知识主体社会也必定成为现实。为此,他放弃了约克大学的教职,决定用知识去创造财富——下海经商,他要为自己提出的“知识主体论”提供一个实践的标本。

从1991年到1998年,经过七年的商海沉浮,汤潮拥有了用知识经商获得的财富基础,他决定用它来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件事情。

创办龙源期刊网

再次回国的汤潮从事过房地产业,办过实业,而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文化人出身的他始终想着如何为文化事业做点事情。汤潮在加拿大约克大学教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时候,想在当地找一本中国内地的杂志是非常困难的。当时,中国看世界,隔着面纱,世界看中国,也是朦朦胧胧。世界了解中国、海外华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受到了时空的局限,订阅书刊花钱费时,尤其是订阅杂志,还要托付亲朋,比如订阅一本《新华文摘》就须等三到五个月的时间,大约要花费三百美元。基于此,汤潮萌发了把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传播到海外的想法。他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重视与中国的交流,并开始接触和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中国海量的“内容资源”日益显现出它的价值。中文的内容资源非常广泛,其中期刊是最优质的资源之一。

汤潮将这种情况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清楚地知道,中国的文化资源是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与西方竞争的重要优势,越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就越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越多地了解西方文化就越知道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作为一个在国内外从事过英美文学和哲学教学工作的学者,汤潮感受到了一种使命,他立志成就一番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事业。他先是与在中国有着五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新华书店合资,在加拿大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家海外“新华书店”,并在多伦多和旧金山建立了龙源文化书城和万象出版社。这两件事当时在加拿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后来,汤潮发现中文期刊虽然数量巨大,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要想大量发行非常困难。互联网的兴起,让汤潮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模式,即:通过互联网把中国优质的文化内容资源传播到全世界的角角落落。

1997年12月4日,汤潮创办了以电子期刊为主的龙源期刊网。互联网当时是个新生的产业,汤潮开始做互联网的时候,中国的网民只有二十四万。这对汤潮和他的龙源网来说压力可想而知。但汤潮既然选定了方向,就决不会动摇。

学识决定人们的视野。汤潮以“知识主体”论的思想开始了运作。2004年3月开始,龙源网开始在国内服务。龙源期刊网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向目标期刊社征求网络传播的授权。一个平面媒体数字化的思路,即利用数字化互联网工具传播传统期刊内容资源的想法就要变成现实。但是,当时的中国,人们看互联网,就像是一个遥远的身外之物,神秘朦胧,还不知道它与个人、社会和世界将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要让一家家传统期刊社接受一个看上去离他们还很遥远似乎还不甚关联的高新科技的神话,从而接受龙源网的授权邀请,需要付出艰苦细致的工作,这成了这么多年来考验汤潮创办龙源恒心和定力的标尺。

汤潮作为三联出版社曾经的作者,他首先拜会了已经退居二线的原《读书》杂志的老主编沈昌文先生。热心的沈先生向龙源首先推荐了《新华文摘》。那是1998年的一个秋日,《新华文摘》的负责人李椒元先生应邀走进了龙源当时设在北师大辅仁校部的工作站,在那里他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汤潮为期刊的网络传播设计的整个平台,他敏锐地感到这将是一个有着无限发展空间的平台。正是这次亲身体验,让李椒元先生接纳了汤潮,接纳了龙源。由此,以跨学科核心期刊著称的《新华文摘》成为龙源签约合作的第一家期刊社。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了龙源成为优质文化的网络传播者的基础。龙源点燃了燎文化之原的第一把星火。

让中国期刊走向世界

靠着一家又一家期刊社的认可和支持,汤潮营造着资源整合的期刊数字平台。与他们合作的期刊社也由创建之初的十余种扩大到2003年的八百多种,再到2004年的一千四百多种。这些数字的增长饱含着汤潮和他的团队的艰辛与努力。“一路走过来,道路越走越宽广。”汤潮说。

汤潮凭他的执著已将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室推向了全世界,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中国台湾、香港的公共图书馆里,“中国电子期刊阅览室”正展现着自己的魅力。正是汤潮和他的龙源的多年努力,才使得大批优秀的中国期刊走到了世界读者的面前。

鼠标轻轻一点,你最喜欢的杂志即可全文呈现。这是互联网创造的奇迹,这也是汤潮追逐梦想的脚步踏出的美妙旋律。■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留学潮:中国第十代留学生

自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工作的重点都在经济建设上。从1978年到80年代末,经国家教委派往国外的留学生达到了九万六千一百人。其中有官派也有自费。1993年,中央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留学政策的核心即是鼓励留学人员将来还是回国工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今,改革开放的一代留学生很多已回国,他们回国后基本上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弄潮儿,成为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出国除了求学,一些人还把工作方向瞄向了国外,出国成为潮流。杨澜、张瑜、李玲玉、张铁林等明星的纷纷外出镀金,袁隆平、成思危、李开复、张维迎、汤潮、卢新华、王选、张朝阳、李彦宏、汪延、田溯宁、俞渝、张欣等也都有过出国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而且他们回国后都已影响或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猜你喜欢

龙源期刊文化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山东鑫龙源能源有限公司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期刊问答
谁远谁近?
期刊合作上网声明
龙源电力明年风电装机量有望全球第一 成最大风电运营商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