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南海问题需要新思维

2009-05-15

环球时报 2009-05-15
关键词:海洋权益主权大国

孟祥青

海洋安全问题从21世纪初以来就变得日益突出,有关国家围绕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加剧。这一争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海洋划界、岛礁归属、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战略通道控制保障等。在台海形势缓和的大背景下,南海面临的形势更加凸显。而且我们与8个海上邻国都有程度不同的海洋争端。近年来,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尤为突出,又存在一定关联性,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主要是能源利益。南海问题是中国在海上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也是今天我国安全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国面临的其他问题,比如西藏问题、“疆独”问题总体上都在我们控制的范围之内。而南海问题比这些问题要更复杂,事实上已经国际化了。在南海,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多个国家,以及这些国家背后的东盟组织。此外,还有一些大国或明或暗地插手和涉足。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介入不陷入”的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南海政策的调整突出表现在重新认识南海的战略地位。所以南海问题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发展,制约中国走向海洋的重大安全问题。

目前,我在南海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我海洋发展战略与南海主权争议久未解决之间的矛盾;二是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与有关国家搁置中国、排斥中国开发之间的矛盾;三是我把南海问题留待未来解决的期待与各有关国家相继争夺资源、时不我待之间的矛盾。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绝大多数的陆地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海。中国是政治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中国崛起所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大国的遏制乃至围堵,一些中小国家的戒备和防范,都给我和平解决海洋权益之争带来了负面影响。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应持消极等待或无动于衷的态度。

基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爱好和平的传统,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思维取向一定是冷静、和平、友好的,而不是锋芒毕露、穷兵黩武的。现今中国需要的南海,是和平的南海而不是战争的南海。但善良的愿望不能被某些国家所利用,友好的政策不能成为一些国家得寸进尺的机会或工具。为此,在维护南海主权权益问题上也需要采取一些新思维和举措。

我认为,解决南海问题首先是要强化主权观念和主权行为,并加强有关立法。“主权属我”应作为“共同开发”的前提条件。没有“主权属我”的前提,就很难“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目标也无法真正实现。其次是加快我国领海基线勘定。这对我与其他国家的交涉以及增加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筹码至关重要。同时,中国的领域区域都要定位坐标,并尽快向联合国提交自己的领海基线主张。第三是加强争议地区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控制,整合各种海上资源和力量,统一领导和指挥,建立健全应急与应战一体化的海上综合安全保障机制。第四,海洋军事力量是大国海洋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所以我们还必须不断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作者是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段聪聪采访整理)

猜你喜欢

海洋权益主权大国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主权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我国海洋法立法现状研究
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刘公岛开馆
中国海事战略的几点思考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