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2009-05-14
今生今世不团圆
看过《小团圆》,我第一件事就是去重看“张爱玲年表”。
1948直至1954,一片空白,她没有发表任何一篇作品;下一个空白,是1955到1958;然后三年两载,偶尔一篇半篇⋯⋯我一直以为这是“我将自此萎谢了”——为失爱而放弃写作。直到《小团圆》的问世,我明白了:战后,没人肯发表她的作品了。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从童年一直写到七十岁,写了与胡兰成和桑弧的两段恋情,最后一任丈夫赖雅也出了一次场——就是她在美国打胎的时候。她说明永不出版,但最后还是没有销毁。现在,她遗嘱执行人的儿子,把书付梓。
原来在战后,她也谋过出路的,“蹲在家里往国外投稿,也始终摸不出门路来。”手艺活最讲究拳不离手,停笔和停战一样,时间越久越荒废。她渐渐,写不出来了。那段日子,张爱玲文字卖不出,以何为生?第一次,我清晰地意识到了:她其实是很穷很穷的。
那段日子,她穷成什么样子呢?“她就靠吃美军罐头的大听西柚汁,比橙汁酸淡,不嫌甜腻。两个月吃下来,有一天在街上看见橱窗里一个苍老的瘦女人迎面走来,不认识了,吓了一跳。多年后在报上看见饥民的事,妇女月经停止,她也有几个月没有。”
我作为职业写作者,对写作完全没有廉价浪漫的幻想。是什么使我误会她是横针不动竖针不拈的林妹妹,“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
大概是因为胡兰成说过:“爱玲的书销路最多,稿费比别人高,不靠我养她,我只给过她一点钱,⋯⋯信里她还附了三十万元给我。我出亡至今将近两年,都是她寄钱来,现在最后一次她还如此。”。
——我没想到,那本来就是胡兰成的钱。
“‘经济上我保护你好吗?”胡兰成这样说。是比“我爱你”更炽热更认真的承诺,因为确实做到了:“他又带了很多钱给她。⋯⋯每次回来总带钱给她。”有一次姑姑说她:你是个高价的女人。
他为她做过的另一件事是离婚。《小团圆》里写到这一段是:“终于这一天他带了两份报纸来,两个报上都是并排登著‘邵之雍章绯雯协议离婚启事‘邵之雍陈瑶凤协议离婚启事”。
我一直厌恶胡兰成:他的风流自赏,把张爱玲与小护士小寡妇相提并论,是侮辱了她;他是汉奸,她接触过他,就像麦克白夫人手上滴了永远洗不清的血,断绝了战后以文字谋生的普遍机会。
但,看过《小团圆》,我对他的想法完全改观了。他,爱过她吗?我想:是的。
年轻时候,我曾以为爱情,是忠贞、付出、牺牲、承诺及践诺。我终于发现,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说“爱”往往只是给性欲一点尊严而已。而:给她钱用,未婚向她求婚,已婚为她离婚,已经算是真诚务实、发自肺腑的爱情姿态了——而我,尚且不曾得到过。
今生今世,永远没有团圆之机了。
文/叶倾城
幸福的伪球迷
2002年世界杯的时候,我刚刚到北京,在一家杂志帮忙。让我吃惊的是,编辑部办公室里居然公然摆上了电视机,以方便大家在上班时间收看比赛直播。但让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只认识罗纳尔多等少数几个人,而且基本上没有一个人能说出“真臭”“真棒”之外的任何具有专业性质的词。
我以前在部队时,科里有个A干事,一到晚上有球的时候,只要能找到我,他一定会拉我陪看。我们一边看,他一边给我介绍,从意甲到德甲、英超再到西甲。
但我始终没有成为一个真球迷,我想这大概与我过分关注电视机前的白酒和小菜有关。A干事每次拉我陪看,差不多都要搞点小酒小菜,他本人一口酒就脸红,所以总是我一个人自斟自饮。但无论如何,从他那里,我还是了解了香蕉球的原理。偶尔也会跟人家说说球,装模作样地告诉人家怎么样出脚,球的弧度、速度、高度才能合适。
那个时候,我虽然看球不上瘾,但踢球的热情却很高。防化连以阿政为首的一帮家伙,一有空就到猪圈门前的空地上踢。我的时间比他们多,知道后就天天下午穿着胶鞋在那里等着。他们其实不愿意跟我玩,因为我胖,而且戴眼镜,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根本不会踢。但他们没有办法拒绝我上场。
我不喜欢球在某几个人的脚底下传来传去,更不喜欢好多人扎堆地挤过去抢一个球。我喜欢足球在天上飞行,不管方向如何,也不管离多远,我都快速启动,向球追去。每次踢球,都把自己累得人仰马翻。偶尔,我的鞋也会与皮球接触一下,但常常紧接着就是抱怨之声。但我热爱这项运动,因为单纯的跑步与它比起来乏味得太多了。
那年世界杯之后,我回部队,见着了A干事,他自然要跟我说说世界杯的事。他说当时部队要迎接一个高级首长的检查,全师上下都搞得很紧张,但不管工作上怎么紧张,他还是坚持看完了所有的比赛。白天的比赛实在看不上,也要夜里看重播补上。他说:“苦呀,白天忙得马不停蹄,夜里又常常是通宵。熬得差点顶不住了。”
我说专业的球迷当然要吃点辛苦。他说拉倒吧,我这叫什么专业球迷呀,我也是一个伪球迷,专业的都倾家荡产了。
这句话,我记了很多年。不管别人说我在什么地方不专业,我都点头承认。我就不专业了,不专业有什么呢?我喜欢还不够么。凑热闹的人只要热闹就够了,让不怕辛苦的人专业去吧。
文/李落落
舞鞋里的钉子
在机场的咖啡厅,又见到了昕。上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
我是在后台采访的时候见到昕和沁的。那天是那场大型歌舞剧的最后一次试演,昕和沁都在后台为演出做最后的准备。一周之后这场舞剧将在这个城市新落成的歌剧院做正式公演。这出舞剧精美绝伦,是省歌剧院今年推出的大戏。谁是这出舞剧的A角就意味着走红和成功。
但是A角只能有一个。在舞台上,追光灯永远只追着A角,B角只能在后台的暗影里坐着。鲜花和掌声也都是属于A角的,A角一次次地谢幕接受观众的欢呼,与B角没有什么关系。
昕和沁都非常出色,两个人不分伯仲。剧团的领导很为难,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下定决心究竟让哪一个做A角。于是他们采取了一个办法。以三场分胜负,由剧团的所有成员民主投票决定。这三场比赛,为了保证公平,分为上下场。上半场由昕做A角,下半场由沁做A角。在前两场的试演中,两人各胜一场。那一晚是最关键的一场,A角会在演出结束后诞生。
昕在上半场的表演完美无缺,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中间休息十分钟之后,就该轮到沁上场了。在上场的最后时刻,沁对昕说,你帮我检查一下,看看我还有哪里没有准备好?昕看了看惊呼,你怎么还没有换舞鞋?原来沁穿的还是练功时候的鞋,还没有换上演出的白舞鞋。沁说,我太紧张了,你帮我拿来好吗。昕拿来鞋,并且蹲下来,亲自帮她穿上。
没有想到大幕一拉开,意外就发生了。出场的跳跃完成后,沁就跌在舞台上。大家都跑上台去看发生了什么事。沁脱下鞋,舞鞋里居然有一枚图钉!白舞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沁抬起头盯着昕,慢慢说,是你刚才给我穿的舞鞋。昕大声分辩说,不是我,真的不是我。但是没有人相信。
下半场的演出是由昕代替沁完成的。但是演出结束后,没有人鼓掌。
三天后,沁的脚伤痊愈,在一周之后的公演中成了A角。
昕在那件事后不久就离开了剧团,调到舞蹈学校做了一名老师。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准备带领学生去欧洲参加演出。
喝咖啡的时候,她说:那一枚图钉是沁自己放进去的,但是没有人相信我。不过没有关系,因为在职场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钉子。在路上的钉子,虽然扎伤了我们的脚,但是可以复原;但如果钉在心里,就会成为永远的伤。我希望沁能够早点拔除心里的钉子。
文/夏雨菡
巨兽
什么叫命大?
命大就是被一头几吨重的大象压在下面,居然还活着,只是全身十几处骨折。
那一年,她去泰国游玩,兴高采烈地看大象表演,人群把她挤到了大象身旁,大象却被脚上的铁链绊倒,刚好把她压在下面⋯⋯
活过来之后,她几乎变成了大象专家。她说,幸好是亚洲象,体形小一点,体重轻一点,要是碰上个头更大的非洲象,体重都在五吨以上,那就完蛋了。她无数次回忆那沉重的时刻,却只能记得眼前一黑的感觉,还有那一堆坚硬如铁的肉。
还有比她更悲惨的——印度有个大象饲养员,他养的那头象便秘数月。某天他走到象臀后,那象突然失禁,一堆小山样的象便倾泻而下,将他掩埋,之后窒息而死。是啊,人固有一死,无论怎样,也不要像这样死在一堆臭烘烘的粪便里。她再不幸,也好过茫茫尘世上那些更不幸的人。
由不得地,她开始关注那些有关巨兽的各种信息。她看到,一头大象每天平均要吃五百斤以上的植物,能活八十年,不禁有些忧虑:它去哪里能找到这么多食物呢?一头象活着并不容易,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活着的愿望,也挺难。自己不就是一天到晚跑来跑去,把那些货物倒腾过来倒腾过去地赚钱么,不也是在不停找食么?生意生意,不就是生存下来的意思么?
她还看到,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目前捕到最大蓝鲸的时间是1904年,地点在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附近。这条蓝鲸长33.5米,体重195吨,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它的舌头重约3吨,它的心脏重700公斤,肺重1500公斤,血液总重量约为8〜9吨,肠子有半里路那么长。她心里惊叫了一声,我的天!这么大的一头巨兽,你几乎无法穷尽它,它的确只能活在浩瀚无边的海洋里,它为何会长这么大呢?它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几乎就是人类那种对永恒的无尽追问了。
她看亨利•米勒在《北回归线》里写着:休眠中的鲸鱼阴茎有六英尺长,睾丸就有一吨重。而澳洲的袋鼠虽然个头不大,却有两根阴茎,一根平时用,另一根在节假日里用。她不禁笑了起来,想着小说家的确胡说八道,却有意思。
就这样,一场灾难般的肉体倾轧之后,她对背运与好运、巨兽以及卑微的人类又有了新的理解。她在想,命运其实也无非是一头看不见的巨兽,这巨兽如此庞大,根本就看不到边界,以至于你对它毫无办法。就算你好命一点儿,也不过是巨兽身上一粒微不足道的虱子,神气什么呢?只要它耸耸肩,你就掉下去了⋯⋯
有个笑话说——蚂蚁和大象结婚了,可是没几天大象就死了,蚂蚁非常伤心,一边哭一边抱怨:亲爱的,你怎么走在我前面了呢,这辈子我他妈不用干别的了,就埋你了!
她生命中所遭遇的这头大象,也足以让她埋一辈子了。
文/张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