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化霸权的工具

2009-05-13李若薇

新闻爱好者 2009年6期
关键词:霸权全球化文化

李若薇

摘要:全球化、网络化对文化领域中霸权思想、战略的发展和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它们的实质、相互影响及内在联系对当前语境下中国文化应对策略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全球化网络文化霸权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正在进行着的、不可阻挡的、无法逆转的一个客观历史进程。它是一种超越国界与国家主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展现的沟通与联系、交流与互动的趋势。它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手段,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尤其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一、网络的特点、影响及实质

网络与电视传递信息的方式较为相似,是一个没有止息、持续不断的流动过程。这与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大不相同。传统的信息系统中,研究和分析的对象总是聚集在单一的、不连贯的文本上,因此,人们作出的反应和用来描述的词汇,都已习惯于紧紧锁定在这特定的、孤立的对象形式上。而网络所体现的则是,借用威廉斯描述电视的话说,“公共交流与日俱增的不断变化性和包罗万象性”。体现了不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信息像洪水,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互相冲撞,彼此重叠。这样一股裹挟着泥沙的滚滚洪流,让人们目不暇接,一时之间,招架不住。因此,它的出现受到了抨击和批判:垃圾般的信息耗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野蛮而邪恶的审美对大众人格及社会道德价值造成了显而易见的损害;铺天盖地冒将出来的西方商业化文化产品,差不多占据了艺术表达的所有形式,构筑了信息时代的流行意识形态,这些潜在意识则要求个人及受众,毫无意识地、不假思索地、无条件调整自己去适应和接受;让个人不仅心甘情愿地成为网络专制的俘虏,而且成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心理控制者的帮凶。

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速度快、多变化、无边界、多维度等特点不仅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而且消灭了区域地界,抹平了差异阻隔,实现了空间与时间的分离,最终世界似乎成了一个无他者、同质化的平面,成了一个开放多边而且多重面向的“虚拟文化”。一切界限和藩篱被瓦解了。它不仅能削弱独裁统治,而且提高了少数族裔的地位;它不仅创造了新的财富,而且带动了社会大变革;它带来了似乎彻底的民主和人的自由的展现。没有了主流和边缘,没有了少数与多数。因此,有人认为,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乌托邦的机会。这种虚拟世界里的民主和自由给人们构筑了梦幻中的“桃花源”。

巴雷特说过:“因特网也许是关于无政府状态终极的、大尺度的表达。我们这样说并不是指因特网是一个不受管制、暴力泛滥的社会。从更确切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是把因特网当做不受某一集中权力机构的管制的社会。进一步来说,因特网是不受某一权力机构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即可运行的社会。”“因特网最直接的含义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表达思想,这些思想也许是有见地的和中肯的,或是不合时宜的和低级趣味的。在传统媒体中,个人的观点是要经过那些对传播内容负责的人的筛选,这些人有编辑、记者、出版商以及广播媒体的导演和制片人。当媒体中有逾越社会标准或是诽谤个人或组织的言论时,就会有权威人士来控制这一媒体”。0由此可见,网络自由不仅是可控制的而且是受限制的。因为网络上的自由实质上是人的自由。人的自由受制于当时一般的社会物质状况与文化状况,所以是相对的和有限的。作为媒介的工具,网络自由尤是如此,也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威的约束。

就网络自身而言,它是一种工具、一种媒介和一种技术。作为工具,网络和原始人的石镰石刀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只不过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自由。作为媒介,网络的确打破了时空的藩篱,在全球化语境下为人类构筑了一个似乎民主、自由的虚拟世界。但同时又是作为媒介的网络,加速了人类的“异化”,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社会的”转变为“网络的”,由“真实的”转变为“虚拟的”。

作为技术,网络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意义,真正重要的是潜藏在其后并操纵着网络的利益阶层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文化权力。网络是资本对技术追求的必然产物,是资本榨取最大剩余价值的最有效工具。网络所加剧的全球化进程,实际就是工业社会经济模式西方化的过程。国家或地区历史与文化背景及语境中的网络,实质都是一种相对规定下的“自我延伸”和“社会演化”过程,这就必然限制了网络传播的各种形式和意义,而且还规定了民主与自由的文化内涵与外延。

二、网络: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霸权工具

所谓文化霸权就是西方国家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它产生的直接背景是西方的科技优势及其对信息技术的垄断。西方国家以经济全球化为支点,借助于其在经济上的强大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目的地推行隐含其中的西方意识形态。经济的统治并不是它们的唯一手法,文化空间的占领才是它们统治世界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它们把文化霸权作为一种可以操纵的政治资源,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它作为能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特殊工具予以运用,并通过制定和实施文化战略去实现对外政策的目标。近几年来,美国加大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强调输出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其目的就是建立美国的“全球性仁慈霸权”。

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中,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的确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经济技术和文化等优势通过网络向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其他的欧洲发达国家连续不断地输送文化信息,将其意识形态、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以期影响、同化受众的文化信仰及价值判断,最后达到文化殖民的目的。

在这样的全球化语境下,网络更多地体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扩张和推行霸权的手段和工具。由于互联网最早产生于美国,它的基础语言是英语,核心技术和操作系统都是用英语来编写,美国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以及英语的优势,几乎垄断了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资源和信息通道,形成网络世界中新的文化霸权。据早期的一个统计,英语信息占网上信息的98%。网址大都用英语注册。任何人要想在网上自由冲浪,首先要学会使用英语。英语已成为网络世界中的主流和强势语言。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民族存在的标志,是他们的文化根基。语言文字在网络上的覆盖率表明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这样,在英语所代表的文化的潜移默化下,一个个国家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空间,外来的异质

文化成为主导,民族文化在弱势状态下将逐渐萎缩与衰亡。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曾写道:“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将打破国界,并有可能推动一种世界文化的发展,或至少推动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价值的共享。”的确如此,随着网络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人们强烈地感到“美国色彩”正突破国家、民族的界限,软化着异质文化,影响着那里的价值判断。在网络的推动下,以英语为主导的西方强势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无障碍地迅速传播,构建了一种混合英语的思维模式。本土的传统文化在英语这一世界语的渗透中不断地瓦解、消融,并最终在异质文化的冲撞和吸收中完成重构。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文化就意味着失去了民族特性,失去了话语权。全球化浪潮其实就是西方化浪潮,网络正在“媒介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中扮演着工具的角色。

三、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俗、规范和准则,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民族风俗、语言体系和文化心理。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身份的象征,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它在社会道德生活和社会文化发展中主要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的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以其快速、开放、互动的优势,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入侵和渗透其他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手段,面对着自己的文化领地被他人堂而皇之地侵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从传播领域来看。在正确处理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坚持“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基础上,加强与跨国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文传播网络覆盖率及信源的多样化。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方式和他们的思维模式都受到媒体的影响,媒体承载着文化,而它本身也正是西方实行其文化霸权的主要载体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可以利用全球化的营销策略,充分发掘现有资源,抓住和其他国家进行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机会,尽量争取我国媒体在世界发言的机会。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以海外华人为依托,进行传统文化表演游行或展览;如品牌剧目武术可以自己的品牌优势带动非品牌或与非品牌的组团在海外演出。这样,不仅有助于外国人了解并理解中国文化,而且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为中国拓展了潜在的国际舞台,提升了国际形象。

其次,从教育领域来看。在积极利用国外的先进方法、技术、手段和经验,深入发掘、展现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视对国民热爱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以避免他们受其他文化的过多影响。亨廷顿认为:“对人们来说,重要的是血缘、信仰、忠诚和家庭。人们与那些拥有相似的祖先、宗教、语言、价值观、体制的人聚集在一起,而疏远在这些方面的不同者。”0因此,在社会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共同的信仰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融入日常的文化、娱乐、宣传等各种公共活动甚至广告中来,为传统文化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氛围。此外,在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以超越的精神对传统文化的内核做现代性的改造,以获得强大的力量来对抗西方的文化霸权。最后,积极提高传媒人员的敬业精神、新闻敏感性、知识储备、认识深度,要求他们无论报道什么都有独立的议程、独立的立场、独立的分析和独立的画面。

再次,从网络建设来看。在积极开发网络中文系统,实现网络信息的多向均衡流动的基础上,建立网络文化保护安全体系,以避免强权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个体系包括信息技术体系、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发展自己的信息技术产品,构建自己的网络安全技术平台。其次,加大政府网站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和内容创新力度。根据网络受众的不同特点,设置新颖的内容、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教育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后,加大立法工作和网上执法力度。它包括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网络语言、网络广告的规范以及实现网上法制。在信息一体化语境中和全球化趋势中,只有建立自己的民族网络安全保护,才能保住民族文化,获得网络上的平等对话权和最终控制权。

最后,从文化发展来看。文化发展的强大根基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军事等综合国力。西方文化霸权的确立离不开经济、科技、资本、规范等方面积累的先发优势。所以,我们不仅要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而且要重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不仅要切实搞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而且要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和权力取向。既不屈服于资本主义的文化扩张和霸权,也不膨胀于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本土性。一方面坚持平等的文化交流,大胆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抵制文化霸权和文化侵略,打击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入侵。

猜你喜欢

霸权全球化文化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量子霸权”之谜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谁远谁近?
全球化陷阱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