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信和守诺的对话

2009-05-13张丽黎

中小学德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猫和老鼠张斌小美

张丽黎

在一节课中,我给同学们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周六上午,小美接到好友琦琦的电话:“小美,我借到了最新的《猫和老鼠》光碟,不过下午就得还,你快来我家看吧!”“太好了!你等我,我马上就到!”小美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这可是她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正准备出门时,小美突然想起一件事:“早几天,和张斌约好了今天上午去书店,怎么给忘了呢?”这可真叫人左右为难,怎么办呢?……

请孩子们根据生活情境为小美支支招,同学们呈现出来的灵活而富有成效的个性化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为师的我甚为惊讶——

含慧同学说:“老师,先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信守诚诺,所以我认为琦琦还是应该先跟张斌去书店。”她的回答让我感受到她是一个是非观念和原则性很强的同学。我点头表示赞同。

炜佳同学补充说:“我认为可以早些先和张斌到书店,回来后再马上到琦琦家看《猫和老鼠》。”真是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德炜同学却说:“书店天天开,《猫和老鼠》光碟下午就得还,所以可以先和张斌同学商量一下,先去好友琦琦家看《猫和老鼠》光碟,再和张斌约去书店”。懂得权衡事情的缓急,提高办事的效率,挺有个性的想法!

我故意追问:“那如果张斌不愿意呢?”

孩子说:“那就没办法了,先答应了人家的事只好先做了。”感觉得到他有些不情愿,继而他马上又笑嘻嘻地补了一句:“不过我想张斌不会这么不近情理的,如果我是张斌,我就同意。”全班同学哄然而笑,我听得出来,那是一种善解人意的笑声,是心灵相通的、会心的笑声。

而思兴同学的回答更加让我讶异:“老师,他可以先约张斌一起看《猫和老鼠》,再同去书店。”不得不承认这又是一个灵活、机智、高效的策略。

聆听着孩子们慧心慧智的回答,我似乎听到了春天百花盛开的声音——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心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风格迥然不同,循着孩子的个性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他们都自如地、从容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新的德育目的观认为: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和思考问题的取向。所以,在生活情境创设伊始,我摒弃教师独白式的“填”“灌”“练”的传统做法,以“敞开”“接纳”“倾听”和“分享”的态度,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孩子自身的潜力与经验,在多元互动、和谐开放的课堂对话中孩子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个性特点和成长经历进行具有“个人成长意义”的自我教育、自我建构。我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在对话中我将“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的前提条件做了成长价值上的导向与提升——“要说到做到,该怎么办”,对“诚信和守诺”作了巧妙而自然的价值引导。在“诚信和守诺”的前提下,孩子们“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在多维多元对话中,展示了现代人待人做事的基本观念:

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思兴同学的回答:“他可以先约张斌一起看《猫和老鼠》,再同去书店。”

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如德炜同学的支招遭到质疑时他有些不情愿:“那就没办法了,先答应了人家的事只好先做了。”然后又笑嘻嘻地补了一句:“不过我想张斌不会这么不近情理的,如果我是张斌,我就同意。”

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如思兴同学的回答:“他可以先约张斌一起看《猫和老鼠》,再同去书店。”

多元观:尊重不同的选择与判断。如当孩子们用心做了最真实的自我选择和判断时,只要符合“诚信”原则并能解决问题,我在尊重孩子的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对孩子思想的多样性都一一给予认同,赞赏他们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是呀,在我们的传统道德教育观念中,教师常常容易忽视对孩子主体意识的发掘和培养,甚至有意无意要消解掉孩子的个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可能中规中距,也掌握了许多知识,却缺乏创造力和判断力。品德课堂教师如何实现孩子具有 “个人意义”的“成长价值引领”?用生命参与对话,让对话拆毁教育的“围墙”,便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到的摆渡孩子到达成长彼岸的“船和桥”。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传统的教育是“储存式的教育”,“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而在对话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要“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即“在学习过程中,那些获得了新的自我意识并开始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社会处境的人,常常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改造那个剥夺了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通过这种教育,“每个人又重新赢得了说出自己的话,也即命名世界的权利”。是的,教师教书育人就是要促使每一个孩子觉醒,让每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无知,也不论一个人被‘沉默文化淹没得有多深,他都可以通过与别人的对话接触来批判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最终改造世界,追求更完善的人性,创造一个更容易使人爱的世界。

因此,在德育新课程的教学中,我追求“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与润泽生命”的教育理想。在教学中,我通过对话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碰撞与融合;以问题情境为载体,采用多元多维的、民主开放的、和谐互动的对话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情境中用心与生活对话、对社会对话、与自我对话;通过对话与团体互动,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自己的既有知识也被他人的视点所唤起,并产生新的视界,从而完成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建构。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教师,孩子成长的守望者,在引领孩子进行心灵对话和价值辨析时要善于挖掘对话中具有个人成长意义的道德含义,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和思考问题的取向,以培养正直的力量、诚信的价值、合作的回报和人格的魅力,并以此滋养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从而学会做人和做事。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余志全

猜你喜欢

猫和老鼠张斌小美
褪色的玫瑰
推理:小美过生日
张茗菲:猫和老鼠
蜡烛跷跷板
《花之恋》
猫和老鼠的故事
Read for fun
牧羊惊魂
牧羊惊魂
猫和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