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生态课堂 建构策略探究
2009-05-13李明艳
李明艳
直面品德课堂,我们常会遭遇形形色色的“秀场”:哗众取宠的“表演秀”,口是心非的 “调查秀”,浅尝辄止的“体验秀”,空洞苍白的“夸奖秀”,敷衍了事的“合作秀”,热衷赶场的“辩论秀”……种种秀场不由令人在审视困惑之余,着力追寻教学的本原状态,呼唤生态课堂。本文试从建立生态师生关系、营造生态课堂环境、采用生态教学方法、进行生态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生态课堂建构的策略。
一、以尊重为基点,建立亦师亦友的生态师生关系
生态课堂应建立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包括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尊重儿童的经验和想法。尤其要充分重视孩子的个性观点,哪怕是幼稚或不成熟的意见,也不要将其强行拉入成人的思维框架之中。只有用心靠近他们,理解他们,我们才能领略到学生的真心真意,从而因势利导。
[聚焦课例]
《我在长大》一课中,老师沿着学生成长的轨迹,一一出示婴儿的可爱照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穿过的衣服……其初衷是通过观察巨大的反差,感悟成长的快乐,建立对小学生活的认同感。而教学中的实际状态却是:学生一拿到小时候的玩具便爱不释手,玩得不亦乐乎,还真诚袒露自己的想法:“要是还像以前一样多好,每天不用做作业也不用背书,上午玩积木,下午睡觉、吃点心,很幸福啊!我想回到小时候去!”一语既出,引发的共鸣还真不少:“我也想去幼儿园……”“不长大其实挺好……”。
[应对策略]
学生袒露的是怀念童年的情结,是真实的、自然的。这时,老师带着同理心,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继续笑着给予反馈:“你们说得连老师都想回到幼儿园去了。让我们一起变小,回到幼儿园去好吗?”学生一下子愣住了,教室里出现了片刻的安静。有学生想了想说:“幼儿园生活是有趣,但我们那时候什么也不会啊!不识字,不会看书,就学不到这么多知识了!”马上有学生补充道:“幼儿园的我只会背儿歌,现在的我能写日记了!”说到自己学会的本领,学生显得兴致勃勃:“我会做实验了!”“我会自己洗澡了!”“我还会上网打泡泡堂游戏呢!”……于是,学生开始津津乐道地“开导”起想变成孩子的老师来。与此同时,孩子们也说服了自己,感受到了茁壮成长的无限乐趣。
学生留恋幼儿园生活的想法并不是老师原本所期望的,但却是他们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这时候教师并没有简单地予以否认,而是成功地转换了自己的角色,告诉学生自己也想成为“小小孩”,请他们来帮助老师打消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想法。于是,孩子们开始绞尽脑汁罗列成长的种种乐趣,不知不觉切入主题,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师善于运用多元的角色意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言,找到了价值引导的切入点,合情合理地进行互动共情的教学。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说:“导师也要听听学生的意见,要学生做什么也得使他习于用理智去想想,这样一来,规则就更容易被接受,生了根就会更深,学生也就会乐于读书,乐于受教了。”
二、以体验为途径,营造和谐朴素的生态课堂环境
体验是奏响生态课堂的曲谱。有所体验,课堂才会充实丰满,教师游刃有余地教,学生自由自在地学;深入体验,课堂才会充盈高效,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生命体的存在。
[聚焦课例]
《安全伴我行》这一单元主题,教材内容分为“居家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户外活动安全”四个方面,如果只是依据教参简单地呈现这些安全知识,那将是一堂枯燥无比的安全教育课。而平常类似的安全讲座早已让学生熟视无睹,缺乏深入学习的兴趣。
[应对策略]
我在备课时将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设计了一堂单元导读课,导引学生进入“安全训练营”。课上,我从身边的时事入手,先以“卡通警花”导课(警花形象源自宁波近期的新闻人物),请警花带学生做入营集训,在“知识充电站”自学各类安全资料;再一起出发“赴营”,一路观察热身,热身运动是在路上随机认识一些交通标志,如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路标志、辅助标志等,根据标志的巧妙指引,学生顺利到达“停车场”;此时教师再设悬念,播放三种急救车的声音,帮助学生了解并尝试拨打匪警、火警、急救电话;接着到达“营地”,请学生仔细阅读训练营门票,门票背后又是精心设计的安全宣传语,分组交流后组成一首《安全之歌》;学生进入入营第一站——“安全事故透视厅”,教师利用课件播放火灾图片和交通事故录像,师生共探火灾原因,共谈经验教训。在上述导读课后的几个课时中,教师带着学生再进入“居家安全营”“用电安全营”等分别学习探究。
如此匠心独运的课堂,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场所,而是教师智慧绽放、学生用心投入的学习天地。教师情境创设,学生体验习得,一起“协奏”教学之曲,涵养情操,点化心灵,诗意地栖居于课堂,令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三、以需要为纽带,采用有效致用的生态教学方法
生态课堂要以需要为纽带,珍视并灵活运用一切生成性资源尤其是“非预设生成”,而不是机械地程序化运作。在现实课堂中,“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对于教师来说,只要我们能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准确评价,巧妙化解,就可以使课堂富有生命力,达到升华的境界。
[聚焦课例]
《亲亲大自然》一课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这节课让我们坐上旅游观光车,去感受大自然。”接着,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课件,准备带学生逐一游览“飘香园、天籁村、美景阁、模仿厅”。在“飘香园”里,大家欣赏到了美丽的鲜花和水果,教师问道:“你闻到大自然的味道了吗?”学生面面相觑,老师颇显焦虑。一个机灵点的孩子想了想,说:“我闻到了苹果香。”接着有孩子说到了“花香”。看着老师期待的眼神,一个文静的女孩补充说:“老师,我看见了泥土和绿草,我闻到泥土和绿草也有淡淡的清香,那是春天的味道!”老师面露喜色,正准备大肆夸奖一番,却听到下面有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说:“这是想象,图片没味道,是模拟的!” 有部分学生小声地应和着。
[应对策略]
对这一看似不和谐的插曲,教师没有因为担心上课效果而选择漠视,而是马上进行了疏导:“春天来了吗?想和刚才那位诗意的女孩一起感受春天的味道吗?”学生顿时雀跃起来。于是,教师决定将课堂搬到后花园,师生围坐于草地上。教师先安排了深呼吸体验,接着还是参观“美景阁”,不过,这时候展示在学生眼前的不再是一幅幅定型的画面,而是蓝天上飘动的云彩,草坪上凸显的新绿,老树上初露的嫩芽。“模仿厅”也搬到了草地,孩子们扮演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顺便在草地上打起滚来。如此快乐的课堂,让学生真正亲近了大自然,融入了大自然,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可见,墨守陈规的课堂不是生态课堂,人云亦云的课堂不是生态课堂,浮光掠影的课堂不是生态课堂,生态课堂要上出思想、上出个性、上出实效。为了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考虑:“如果我在这个学生的年龄并有他的心理环境和有同他相似的顿悟和价值的体系,那么,我将做些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做?”(美国教育家莫里斯·比格《实证相对主义——一个崭新的教育哲学》)品德生态课堂就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应由教师巧妙预设转变为师生共同直面问题,共同探索、对话,实现意义的构建。课堂应是预设与生
成、静态与动态的矛盾统一体,教师通过对学生认知和情感需求状态的评价判断,不断调整教学行为。
四、以发展为主旨,进行多维多元的生态教学评价
“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发挥反馈与矫正功能”是生态评价的出发点。基于此,作为教师,应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通过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聚焦课例]
《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中,教师在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成就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之后,做了一个现场小调查:“你愿意从事哪个职业?为什么?”教师的设计初衷无非是希望学生的选择涉及各种行业,因为各行各业的人们为我们服务,我们应该尊敬并感恩于他们,将来也应乐于在各行各业中承担责任与义务。结果学生却只选择了教师、律师、公务员这几项职业,甚至有学生说:“我爸说不会读书将来就得扫马路,我一定要拼命读书,将来当大官!”也有学生说:“我将来要做生意赚大钱,请保姆看家、做家务!”随着这些言论的抛出,教室里一片哗然。
[应对策略]
教师就试教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改变了教学策略,在出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讨论,然后出示一个“职业大圆盘”,让学生在圆盘上以贴星的方式进行选择。圆盘上面写有16种职业,一边是医生、律师、教师等待遇和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一边是清洁工、理发师、钢铁工人等普通劳动行业,学生的选择几乎是一边倒。这时,老师先是微笑着点点头:“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一群诲人不倦的同行,一群医德高尚的白衣天使……”继而话锋一转:“看着这一边倒的转盘,你们想说些什么?”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边谈边设想:假如没有这些行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随着大家的讨论,一个个答案浮出了水面:“没了清洁工,大街上将肮脏不堪。”“没有钢铁工人,设计再新颖的汽车都无法制造。”……这个假设引发的问题情境是现实而意义深远的。当学生的想象和讨论接近尾声时,老师评价道:“我们可以不想去做一些行业,但我们不可以去忽视这些行业,他们是我们生活中少不了的绿叶。请你们给转盘右边的职业贴上可爱的笑脸,表达我们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由衷敬意,爱心会让转盘平衡。”
上述课例中的评价情境围绕职业选择展开,老师从职业大圆盘的左右失衡引发冲突,挖掘矛盾,并假设问题,使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同时引发对各行各业的尊重与理解,学会感恩,感恩所有为我们服务的人,用诚心、爱心善待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初听之下,有些孩子的愿望似乎太现实,甚至俗不可耐,与预设背道而驰,而老师的即时追问、即时评价、即时引导,润泽了学生的心灵,润泽了流淌着真善美的品德课堂。
教师以平和的心态聆听孩子,蹲下身来思考学生的初衷,有时候会觉得孩子的想法其实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单纯却真实,只有当他们愿意表露各种幼稚的想法时,老师才拥有引导、教育的空间。给孩子充分的话语权,他们才会畅所欲言,敢说真话,敢露真迹。“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如此和谐的生态课堂,是一片呈现纯净清新的天空,如一块滋生美好善良的土壤,似一汪产生宽容感恩的清泉。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幸福苑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