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2009-05-13郭玉平
郭玉平
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地方,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须是一个“人”,因此,“学会做人”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过硬的教学本领和基本功,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的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如何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一、生活上的关心,使学生体会到爱心
俗话说:“话是开心斧,情到自然开。”学生处于发展阶段,极其渴望自己能作为被关心的对象。教师的关心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就如一股暖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爱如清风,如阳光,给学生带来和谐、温暖。
二、辅导上的耐心,使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对于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基础、爱好,都应心中有数。对成绩好的学生,重思路点拨,再让他们自己思考;对中等生,点拨思路后再根据其反应确定辅导重点;对困难生就要从基础开始,分散难点,分解问题,鼓励不懂多问,个别辅导,直到学生清楚明白为止,切不可操之过急。教师还应给学生适当鼓励,用赏识教育激励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使他们树立信心。
三、课外谈心,和学生交心
学生是发展独特的工作对象,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教师一次推心置腹的谈心,一次信赖的目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期待眼神,一句温和的语言,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感悟。课外活动中,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以朋友的口吻和学生交谈,共同挖掘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心理,真正从心灵上与学生交流。
四、教导诚心,使学生有恒心
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应以诚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尊重学生的爱心、诚心换取学生的理解。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是老师站在什么角度看待,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
五、教育上精心,激发学生学习热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合作的过程,所谓“师生合作”就是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这就要求教师授课应精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突出学科特点,多应用直观教具,设置悬念,遵循“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好奇心是先导,求知欲是动力”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学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进一步发展为“我能学”,从而自主的学习。教学上多为学生创设情景,创造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发展,教学效率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举实例突出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讲课时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小故事、科学设想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总而言之,教育要实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人格,民主平等对待全体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耐心细致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教师的真诚之心,才可获得学生的尊重热爱之情。以关心、耐心、诚心、精心唤醒学生的自信、自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发展,成为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